[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依婷/新竹報導


為讓長輩及身障朋友安心穿越馬路,新竹市政府積極推動市長高虹安「交通暢行」與「老幼共好」施政策略,創設全國首座「敬老愛心號誌」裝置服務,今(23)日於中央路與文化街路口正式啟用。代理市長邱臣遠親自前往視察,宣布凡持有新竹市敬老卡或愛心卡的市民,只需在號誌下方感應處輕輕「嗶」一下,即可於下一個綠燈時段獲得額外10秒通行時間,讓長輩及身障朋友能更從容、安全地穿越道路。
邱代理市長表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趨勢,新竹市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5.7%。白天年輕人外出工作,長輩經常需獨自出門就醫、運動或採買,市府期望讓家人更放心,也讓長輩安心走在城市中。因此,竹市率全國之先,推出全國首座「敬老愛心號誌」,只要在特定路口以敬老卡或愛心卡感應「嗶一下」,即可延長下一個行人綠燈秒數。此創新措施同步搭配「放大型行人號誌燈」及「行人專用時相」,大幅提升長輩與身心障礙市民穿越馬路的安全性,展現市府將科技導入生活、守護市民安全的決心。


邱代理市長說明,今(114)年2月赴新加坡考察時,對當地專為高齡者設置的敬老感應號誌印象深刻,深感此類設施值得引進台灣,返國後隨即指示交通處評估設置的可行性。看似簡單的一項設施,實際上牽涉到票證設備、交通控制系統、通訊協定、號誌邏輯及時制規劃等複雜整合。交通處歷時四個多月完成整合作業,不僅展現市府團隊在智慧交通與人本設計上的執行力與效率,也讓國際經驗成功在地落實。
邱代理市長指出,「敬老愛心號誌」在操作上看似簡單,實際執行上卻充滿挑戰。從敬老卡愛心卡的辨識,到交通號誌系統的即時反應與秒數調整,皆涉及多方系統整合與跨部門協調,需克服既有設備規格差異、系統延遲風險與安全容錯設計等技術門檻。市府與工程技術團隊進行多次測試與模擬,確保在不影響車流順暢的前提下,能準確延長綠燈秒數。特別感謝遠易通公司、鼎漢公司、建程公司及交通處團隊突破重重技術難關,讓這項創新構想得以落地實行,為打造智慧高齡友善城市邁出關鍵一步。


交通處表示,此次啟用的敬老愛心感應號誌,結合竹市既有的智慧交通基礎,導入創新技術,成功打造全國首創的友善服務。行動較緩慢的長者只需輕輕感應敬老卡或愛心卡,即可在下一個綠燈時段獲得額外10秒通行時間,讓「嗶一下,通行更安全」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落實於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貼心設計。
交通處說明,首座「敬老愛心號誌」試辦選定護城河綠帶沿線中央路與文化街口,考量該地區鄰近醫療院所與長者常活動的場域,且為護城河綠帶的步行廊道,適合作為優先推動點。此次共設置8台號誌感應機台,分設於行人穿越道兩側,嗶卡後可延長下一次綠燈秒數,協助行動較緩慢者安全通行,另為提升長者辨識與通行安全,該路口同步升級放大版行人號誌燈,並採用行人專用時相,有效減少人車交織衝突情形,創造更友善的過路環境。


交通處指出,這項創新措施經過多次技術討論與測試後正式試辦,後續將觀察現場實際運作情形,包含車流影響與民眾使用回饋,視整體成效評估並擴大至其他路口,期盼讓智慧交通真正貼近市民日常,也落實高齡友善與人本交通兼具的城市發展目標。
這篇文章 全國首創!竹市啟用「敬老愛心號誌」 嗶一下 通行更安全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