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立法院今(13)日朝野協商一致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草案》,將原行政院匡列的560億元特別預算上限加碼至600億元。雖花蓮非本次災害重創地區,但因馬太鞍堰塞湖每逢颱風豪雨即需預防性撤離,潰壩風險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提出附帶決議,要求將花蓮堰塞湖治理工程納入重建條例,獲得各黨支持。
條例預計於本週五完成三讀,屆時花蓮堰塞湖防災工程將可納入特別預算辦理,強化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楊柳颱風侵台期間,花蓮縣政府已針對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周邊村里進行預警性撤離,共計疏散697人,凸顯該區潰壩風險不容忽視。
馬太鞍堰塞湖形成於萬榮鄉上游河段,源自多年蝕溝與崩塌累積。自92年起陸續出現局部崩場,109年後崩塌範圍擴大,113年康芮颱風造成下邊坡再度滑動,114年7月薇帕颱風後空勘影像顯示災後裸露面積達500公頃,蓄水量已突破2100萬立方公尺,最大蓄水量估達8600萬立方公尺,潰壩風險急需控管。
根據附帶決議內容,行政院須督導公共工程委員會、農業部、經濟部及花蓮縣政府,研提減災、監測、疏散與工程治理方案。包括建立預警系統、加強水位與雨量監測、規劃溢洪道與堤防工程,並進行居民疏散演練與災害模擬,全面提升防災韌性。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花蓮堰塞湖納入災後重建條例 立院通過附帶決議防潰壩護居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