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新竹牽血(車藏)」完成提送審議 有望成為竹市第二項民俗文化資產

【今傳媒/記者黃誌寬報導】新竹市南壇大眾廟與新大眾廟(南星宮)每年農曆7月12日,皆會舉行「牽血(車藏,音同:ㄓㄨㄤˋ)」科儀,藉此超拔早期因意外喪生的移民,以及因兵禍而犧牲的孤魂。去(113)年由民間團體提報,建議將「新竹牽血(車藏)」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今(114)年文化局將繼續訪查,並完成提送審議前相關程序,繼民國98年登錄「竹塹中元城隍祭典」後,「新竹牽血(車藏)」可望成為第二項登錄為竹市文化資產的民俗。

文化局表示,農曆七月全台各地皆會舉辦普渡法會,而新竹市有一種特殊儀式「牽血(車藏)」,該科儀主要牽引早年來台開拓卻意外死於天災、瘟疫等的移民,或死於戰事械鬥犧牲之先民,與各地常見為意外亡故親人個別牽(車藏)不同。自清代流傳至今,除牽引拔度的意義中,逐漸融合加入消災祈福的觀念,但(車藏)的造型、顏色亦遵照傳統型式,流程亦遵循傳統牽(車藏)科儀,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成為竹塹地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

審議委員林茂賢老師表示,牽(車藏)儀式屬黑色民俗,不宜也無法推廣,其民俗反映悲憫無主孤魂、緬懷竹塹地區因民變、械鬥而犧牲之先民的核心價值,是感激懷念新竹先民拓墾之悲壯歷史,不宜以一般廟會、慶典視之。

文化局補充,文化局連續兩年實地訪查,並於去年召開說明會,經文資委員認定上述民俗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建議列冊追蹤並進行田野調查補充。今年文化局將再度訪視,以決定是否提送審議會審查,讓「新竹牽血(車藏)」有機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成為新竹市第二項市定民俗。

Related Posts

1 of 3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