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入秋後口乾舌燥、皮膚乾癢 樂生醫院營養師教你靠「食補」滋陰潤肺

時序入秋,營養師提醒飲食可添加滋潤型食材。樂生醫院提供 0 scaled
時序入秋,樂生醫院營養師提醒飲食可添加滋潤型食材。圖:樂生醫院提供

氣候入秋,隨日照減少、降雨機率下降,容易使空氣偏乾燥,對環境敏感的人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等不舒服感,俗稱「秋燥」。衛福部樂生醫院營養師蘇嘉華表示,此時最適合以「滋陰潤肺」的飲食為原則,以滋潤的天然食材調養身體,迎接季節轉換。

645G
水梨、白木耳等食材都很適合秋季入菜做料理。圖:樂生醫院提供

蘇嘉華說明,秋燥在中醫觀點指的是因入秋後氣候變乾,導致人體「津液(水分)」耗損,主要影響呼吸道、皮膚和大腸,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癢、乾咳、便祕等症狀。高齡長者對氣候變化較為敏感,蘇嘉華特別提醒,若三餐中選用天然食材入菜,能兼顧營養也能潤燥潤肺。

蘇嘉華表示,梨、奇異果、蜂蜜、蓮藕、白木耳、杏仁等食物能潤燥生津,製成白木耳湯、杏仁飲或冰糖燉梨,可以減少容易乾咳、呼吸不順之情況,「比起單吃,入湯、做成點心更能刺激食慾。」

蘇嘉華指出,秋冬也是流感好發季,如果因氣候變化中鏢感冒,飲食上也切記不要過度食補,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都要避免,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建議用四神湯、溫燉梨汁協助緩解;發冷畏寒時黑糖薑湯、甘蔗薑湯或熱雞湯,是最快也最有效的祛寒方法。不過食療效果較慢,有症狀出現時,應盡速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另外,蘇嘉華也建議,天然辛香料如蔥薑蒜是日常保養、提升免疫力食材,其中大蒜更被視為超級抗癌食物,許多研究發現大蒜裡的硫化合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每天吃2至3顆大蒜,或半顆洋蔥、幾截蔥段,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及抗癌的效果。

樂生醫院補充,該院社區醫學部響應衛福部「健康臺灣三高防治 888計畫」,傳遞「早發現、早介入、好控制」的三高防治概念,目前積極進入社區引導居民從「預防醫學」角度,共同守護自身與家人的健康。

 

Related Posts

1 of 35,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