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極端氣候挑戰愈加嚴峻,高雄市以行動展現防災韌性。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9日與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合作,於高大校園舉辦「114年度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以「防災自主、韌性共生」為題,邀集全市自主防災社區、區公所及產業代表齊聚,分享成果與經驗,象徵「全民防災、韌性高雄」的實踐持續深化。
水利局局長蔡長展到場致詞,他直言社區是防災體系的最前線與根基。自16年前市府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計畫,在高大災防中心協助下已擴展至全市,累計超過50個社區受輔導,並培訓逾2,000名防災士。蔡長展指出,今年颱風與西南氣流帶來局部淹水,幸賴社區自主機制即時啟動,災情獲得控制,顯示基層能量已逐步發揮成效。他並笑言,昨晚議會質詢到七點才結束,隔日仍能與社區伙伴交流「特別開心,也佩服大家的投入」。
他表示,防災工作已從「防止」走向「與災共存」,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域合作,深化演練並導入新科技。例如以衛星影像與人工智慧判讀淹水熱區,精準進行預警與應變,讓社區在瞬息萬變的氣候威脅下更具行動力。
高大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回顧,自2010年起即承接水利署與市府委託推動計畫,結合研究與教育能量,協助社區進行災害潛勢分析、防災演練與教育扎根。他強調,防災絕非政府單方責任,而是全民生活課題。唯有社區、政府與產業共同參與,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韌性。
交流會由水利局主辦、高大災防中心協辦,中華民國臺灣韌性城市發展協會承辦,並獲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及多個區公所支持。現場除展示各社區一年來的防災成果,也進行綜合座談,針對防水擋板分配、排水維護與物資調度提出建議。水利局回應將加速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協助社區提升自主防洪能力。
今年鳳山區文山里、三民區本和里與寶國里三個社區正式加入,與永安區新港里、仁武區中華社區等「種子社區」攜手擴展網絡。大會亦特別表揚長期支持防災的企業與團體,肯定他們在災害發生時展現自助互助的精神,守護地方安全。
水利局表示,未來將透過「政府—學界—社區—企業」多元合作,推進防災教育與科技應用,並強化防災知識的社會傳播。高雄大學也承諾持續發揮在地大學的角色,深化跨域學習與人才培育,與市府並肩打造更加安全、具備韌性的城市。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大學 #水利局 #防災社區 #全民防災 #韌性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https://www.youngnews36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