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臺南市安南區公所獲海洋委員會114年度「海洋文化領航計畫」補助,推出原創劇作《洄流.歸潮》,於10月18日下午在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盛大首演。這齣劇以台江地區兩百年的拓墾記憶、生活樣貌與居民情感為主題,結合安南在地社區居民與崑山科技大學共同製作,展現台江人與大海相依共生的深厚情感,也象徵地方文化由民眾親手演繹、從生活流轉回歸海潮的文化力量。
六幕篇章 凝聚海洋與土地的生命敘事
《洄流.歸潮》以六個篇章串連台江故事,包括〈浪上之人〉、〈借海為田〉、〈島岸遷徙〉、〈海上神明〉、〈相放伴.望海天〉及〈潮起之聲〉。劇情從早年台江潟湖內海的演變說起,描繪居民與海共生、借海為田的奮鬥過程,也重現了居民漁撈活動及信仰祭祀的生活場景,串起地方的精神信仰與生命脈動。
全劇透過音樂、舞蹈與戲劇交織,呈現兩百年來台江地區因應海潮與環境變遷的人文記憶。從開墾安身的生命韌性,到今日城鄉交界的生活樣貌,讓觀眾看見土地與海洋之間流動不息的關係,並在劇場中重新感受「海是家鄉的一部分」這份深刻情感。
地方培力 社區共演展現文化生命力
《洄流.歸潮》的創作核心在於「地方培力、戲劇共創」。臺南市安南區登陸社區、城西社區居民及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師生,由長年推動社區劇場的導演李秀珣及土城子鄉音劇團共同指導,歷經五個月的培力工作坊,從文獻蒐集、生命故事交流、劇本創作到排練,皆由居民與學生共同參與而成。參與成員深刻體驗跨世代共融共創的過程,呈現台江社群的真實面貌。本次多位演出者為在地長者,平均年齡超過60歲,最高齡者83歲,他們將自身的生命故事化為舞台能量,讓戲劇成為世代對話的平台。
文化流轉 從土地走向海洋的共同記憶
海洋委員會指出,《洄流.歸潮》不僅以海洋文化為主題,更以社區培力為核心,透過戲劇形式推動海洋文化扎根與傳承,擴大海洋藝文活動參與人口,豐富海洋文化意象及表現內涵,體現「復振航海文化力」之施政理念。
海委會強調,「海洋文化領航計畫」自推動以來,鼓勵地方政府、各級學校及民間團體,以創作、出版、展演、跨界交流等多元形式探索臺灣的海洋記憶,連結藝術表現與海洋意象,建立全民對海洋的文化認同。《洄流.歸潮》即是此精神的具體實踐,透過社區共創,讓居民不再只是文化的旁觀者,而是文化的講述者與創造者,也讓觀眾在劇場中看見海洋文化如何與當代生活並行流動,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海洋文化領航計畫,期待更多海洋戲劇帶給大眾感動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