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宋佳景/桃園報導】
桃園護國宮太子夜巡進入第二天,深夜的街道不見倦容,神轎、陣頭與信眾腳步仍舊穩健。太子爺所到之處,不只是繞境,更像是一場跨世代的人情聚會,走過的每一條街巷,都藏著家族記憶與信仰故事。

高城社區是這一天的重頭戲。當太子爺神轎轉入巷弄,幾乎家家戶戶都亮起燈迎接,有人捧盤獻果,有人拉著孩童站在門口等待,三代同堂是常態,里民提著火把、鳴炮開路,彷彿在迎接一位回家的親人。

夜巡途中,最吸睛的是四位時尚科大學生,她們費心Cosplay成不同造型的太子爺與小仙女,彩妝、服飾細節講究,在人群中特別亮眼。其中兩位已連續好幾年參與,「神明裡最喜歡太子爺!」她們邊走邊喊,說的是年輕世代對傳統文化的新型態告白。

而在隊伍另一端,97歲的鍾可阿公拄杖出門迎駕。他是護國宮的老信眾,家中還保存護國宮早期的大符,是地方耆老口中的「元老級信徒」。家人原本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但他堅持站著向太子爺行禮,說「這是要親自來的事」。

夜巡也見小小身影。12歲罹患腦麻的張姓女孩,已經連續十年在門口等候太子爺賜福。她的母親哽咽地說:「每年太子爺來,她就睡得比較好、狀況也比較穩。現在是她十年來最好的狀態,我們全家都感恩。」

今年最特別的一幕,來自全女性組成的小武轎班。她們從頭到尾不落轎,推抬穩健,進入高城社區時,甚至把轎子高高舉起,讓排隊信眾一個接一個鑽轎底。六分鐘的等待,沒有一人離開,有人祈求健康、有人求平安,有人默默流淚。
此外,里民還自發為太子爺提前慶生,沿途有人獻花、有人端出水果,也有人在家門前擺小桌、焚香叩首,向這位庇護地方多年的神明表達感謝。許多人說,不只是祈求庇佑,更是「報告這一整年的事」。

夜巡第二天在八德元聖宮駐駕落幕,但腳步沒有停歇。接下來幾日,神轎將繼續穿梭桃園八德、大信里、霄裡等地,最後於10月22日回鑾護國宮。沿途仍可見太子爺分送信眾福糧、主動停轎安魂路祭的畫面,傳統陣頭、鼓陣與報馬仔聲音交錯,構成夜色中最在地的節奏。

有人說,這是信仰,也是地方的情感巡禮。有人說,這是神明的腳步,也是人的故事在街上行走。無論是哪一種,夜巡繞境讓人看見台灣宮廟文化不只是延續,更在世代之間找到新的呼吸方式。

想參與、沿途迎駕或查看最新路線,不少人已經改到臉書與IG追蹤護國宮,網路時代的香路,依然是腳走出來的。今年的夜巡每一步都是故事,每一步都有人在等。
這篇文章 跑給神明看 桃園護國宮太子夜巡的人情、世代與信仰溫度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