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川習會後美中緊張關係趨緩,中國商務部除了宣布暫時撤銷多項針對美國的關鍵礦物與稀土出口限制措施,週一緊接通知,自當地時間13時01分(格林威治時間05時01分)起,暫停對與美國相關的船舶徵收港口費用,為期一年,顯示美中兩大經濟體近期的貿易休兵協議正逐步發酵。
根據《CNBC》及《路透》報導,中國商務部上週五發布聲明,自10月9日起實施的「部分出口管制」即日起暫停一年,內容涵蓋軍事裝備、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等多項關鍵材料與技術,因此包含特定稀土元素、鋰電池原料與相關加工技術。至於暫停船舶徵收港口費用措施將適用於進出中國港口、涉及美國航線的商業船舶,涵蓋貨運與能源運輸船隻。
關鍵礦物管制,除了稀土外,北京也撤回對鎵(Gallium)、鍺(Germanium)、銻(Antimony)及合成鑽石、氮化硼等「超硬材料」的報復性出口限制。這些措施最早於2024年12月祭出,被視為中國對美國擴大半導體出口管制的反制。中國官方將此類原料列為「兩用物項」(Dual-use items),即同時具民用與軍用價值。
這次鬆綁同時涵蓋石墨(Graphite)出口的最終用途審查,該審查於2024年底施行,使美方取得相關材料得需經過多重查核;如今,北京已暫停該規定,為雙方高科技產業供應鏈重新打開通道。
中國目前掌控全球大部分關鍵礦物與稀土供應,長期將出口政策作為談判籌碼;隨此次讓步,市場普遍解讀為北京在維持技術自主的同時,選擇以有限開放換取經濟穩定與緩解外部壓力。
根據最新美中貿易協議,美國同意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下調10個百分點,並延後實施「對等關稅」措施至2026年11月10日。此外,美方也暫緩執行9月29日公布的「實體清單擴編規定」,該規定原計畫將多家中國企業子公司列入黑名單。
分析人士指出,這次美中雙方讓步象徵「貿易戰降溫」:中國在出口端釋出善意,美國則以關稅與黑名單讓步回應;儘管貿易摩擦根本問題仍未解決,但在全球供應鏈緊張與經濟放緩之際,雙方暫時維持合作框架,將有助高科技與能源材料市場維持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