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比特幣跌破十萬美元引發質疑 利多不漲衝擊市場信心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彭博》報導,今年原本被視為全球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邁向主流金融市場的關鍵時機,正當華爾街機構、政治環境與基金投資全力加持之際,比特幣價格卻在10月締造12.6萬美元新高後急轉直下,近期甚至一度抹去全年漲幅,跌破10萬美元大關,引發市場震撼。

週一亞洲早盤、比特幣價格雖略為止穩,但整體仍深陷修正格局;有別於傳統的「泡沫破滅」論述,本輪下跌發生在多重利多堆疊之下,使市場更加疑惑:所有利多都在,為何比特幣卻不漲反跌?

比特幣今年原本擁有強大基本面支撐,包括:美國大型資管公司加碼布局、ETF基金持續湧入、政策氛圍轉向友善等。華爾街龍頭紛紛強調其「合法資產」地位,部分政治人物也強調加強監理而非全面打擊,使市場普遍預期比特幣價格將持續創高;但實際走勢卻反轉向下。

市場人士指出,高位獲利了結、槓桿部位集中以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都可能是推動這次急跌的重要觸發因素。以太幣同期間也出現2021年以來最大跌幅,顯示並非單一品種,而是整體加密市場風險意願下滑。

從市場結構來看,機構資金雖持續流入,但散戶比重降低,使買盤動能較過去週期弱化。此外,新興AI概念吸納大量熱錢,也使部分投資人從加密市場撤出。

值得注意的是,與加密貨幣相關企業也開始調整策略。北美最大比特幣礦場之一的Bitfarms,傳出將逐步關閉部分挖礦設備,轉向建置AI資料中心,以應對挖礦收益衰減與能源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穩定幣支付市場快速成長,推動推特及Square創辦人Jack Dorsey正加速投入相關應用,反映產業主軸正在轉變。

儘管價格急跌,但部分長線支持者仍看好,比特幣具備「數位黃金」地位,且ETF帶來的機構持有量增長仍是結構性利多;不過,短線市場震盪恐持續,若無外部觸發因素,重返歷史新高的時間點可能延後。

整體而言,比特幣正面臨「利多不漲」的典型市場矛盾:資金、政策、華爾街支持都在,但價格卻反向修正。後續走勢將取決於全球風險資產情緒、ETF資金流向、以及美國經濟與利率走勢等因素。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