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在近期同步推動兩套巨大的和平藍圖,包括聯合國安理會剛剛通過的加薩和平決議;媒體也同時報導美國正在起草結束烏俄戰爭的 28 點藍圖,結構與加薩計畫相似,惟細節尚未公開。而美方對兩場戰爭的介入方式,有可能重新改寫全球安全架構,也會深刻影響東亞,台灣豈能不慎。
綜觀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以來,俄烏戰爭至少造成 1 萬 3 千多名平民死亡、超過 3 萬人受傷,真正數字恐怕更高。至於軍事傷亡則更是天文數字,雙方陣亡與受傷人數合計超過 50 萬,如今只會多、不會少。原本被視為局部衝突的俄烏戰爭,在政治學者杭亭頓的觀點中,卻是全球最容易爆發衝突的四大文明斷層線之一,包括西方與東正教世界交界的東歐與烏克蘭、與伊斯蘭世界交界的中東與北非、印度教與伊斯蘭交界的克什米爾,以及以中國大陸為中心、涉及美日韓與台灣的東亞海域,而世界正沿著裂縫被再次撕裂。
俄烏爆發的戰爭,是文明斷層線的精準重現;中東戰場同樣如此。以哈戰爭自 2023 年起延燒兩年,加薩地帶多數城市幾乎夷為平地。各方估計已有超過6萬多人在加薩喪生、約190萬人流離失所,相當於當地九成人口被迫離家,戰火多次外溢到黎巴嫩、紅海與伊朗,隨時有全面失控的風險。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麥可·沃爾茨更稱加薩已成為人間地獄。
俄烏跟加薩戰區,都名列杭亭頓三十年前提出的文明衝突地圖上。他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預判,冷戰後最危險的不是意識形態的衝突,而是文明邊界衝突。回頭看,烏克蘭與中東這兩條斷層線,以極高的死亡代價驗證了杭亭頓的警告。然而,在這兩場戰爭之外,尚未爆發的克什米爾與東亞衝突,似乎也正在升溫的軍備競賽軌跡與強硬發言中,一再累積風險。
在南亞,印巴圍繞克什米爾的對立從未真正降溫,邊界衝突與軍事集結時而發生,2019年空戰、2020年中印在拉達克的流血衝突,都在提醒這裡隨時都可能成為失控的引信。東亞態勢同樣不安,中國大陸新一輪的軍事演習已推到東海、南海與台灣周邊多個方向,明顯帶有壓力測試意味。以美日為主的其他國家則持續強化在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並多次放話試探底線。
在Huntington當年畫出的四條高風險斷層線中,有兩條已經爆發,國際間已在試圖止血,至於克什米爾與東亞這兩條衝突線,卻在一次次彼此挑釁、飛彈試射、軍演包抄中,一步步往臨界點靠近。大國博弈時,將氣候峰會、聯合國或雙邊會談當成秀肌肉的舞台,小國多半淪為談判籌碼,在鏡頭前被輕描淡寫地當成交換條件。這不只是輕視台灣的價值,也是在用東亞和平玩火。尤其對身處衝突邊緣的台灣等現地來說,這不是抽象棋局,而是可能引燃戰火的現實。
Huntington三十年前提出的政治理論跟預判,並不是命運劇本,而是風險清單。從政治理論跟分析的角度來看,所謂的文明邊界衝突,並不意味著必然會發生戰爭;但領導人的言行,可以避免讓這些文明斷層線成為真實的戰壕,但也可能成為撬動歷史的槓桿,引發衝突的爆點。
俄烏與加薩戰爭已經告訴我們,戰爭熄火極其困難。身處東亞這條文明斷層前線的民主台灣,在高度全球化的經濟與軍備競賽中,必須維持清醒,不必再陷入一場早知道、卻沒人踩煞車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