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素有研發界「奧斯卡」之稱的2025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 Awards)驚艷揭榜,經濟部21日宣布,在其經費支持下,我國共有6項技術拿下7項大獎,包含工研院3項、紡織所1項、金屬中心1項與特別獎,以及資策會1項,涵蓋AI、生醫、資通訊與綠色製造領域,與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與阿爾貢國家實驗室並列,成為今年最亮眼的亞洲科研力量。
經濟部指出,創新科技是推動臺灣產業升級的核心動能,部會長期支持研發機構深入布局,並推動技術成果落地。臺灣已連續18年獲得R&D100肯定,累計103獎項,其中九成成功技轉或由新創承接。今年獲獎技術全數已與業界合作,成為驅動AI、生醫與永續產業鏈價值躍升的重要能量,使臺灣在國際科技舞台上再次綻放亮度。
工研院攜手新光合成纖維、合碩生技及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開發的「仿生韌帶支架」,以高分子複材、三維編織與膠原塗層打造出強度高、恢復快、無重金屬的創新醫材。其最大斷裂荷重為市售產品三倍,並可加速韌帶癒合,成為運動醫療與高齡照護的新選擇。另一項「AI-WaJe™高活性廢輪胎水刀清胎技術」,以AI優化高速水刀作業,使大型輪胎可在360秒內完成清胎,並回收高活性膠粉,再度展現循環利用的高值化可能。
金屬中心研發的「AI引導互動式語言治療系統」整合生成式AI、遊戲化教材與臨床導向課程,能即時理解兒童語意、提供動態回饋,並量化語言能力,是語言遲緩與自閉症早療的新突破。目前已於高醫、高雄聯合與台北馬偕等醫院試驗,展現高度應用前景。
圖/:金屬中心開發「AI引導互動式語言治療系統」,整合遊戲化教案、生成式AI與語言能力評量,可即時理解兒童語意,動態生成模仿與擴展回饋,引導完成正確表達,實現居家密集訓練。(金屬中心提供)
紡織所以超音波清洗、無溶劑製程開發的「尼龍循環再生膜材」則成功讓廢棄漁網變身高值醫材。透過潔淨度98%的回收技術,使碳排減少逾70%,製作出僅10微米厚、具防水透氣與抗菌性的高性能薄膜,已與多家企業合作導入智慧醫療及戶外機能應用。
資策會開發的「視界安全智駕系統」以五大AI感知技術打造全天候偵測能力,搭載熱像AI後即使大雨濃霧仍能以96%準確率識別行人與障礙物,並具備0.1秒自動煞停能力,結合駕駛行為辨識與AR-HUD投影,大幅降低大型車事故風險,目前已導入公車運輸場域實證。
今年獲獎的7項技術橫跨材料、生醫、AI、循環經濟與智能交通,顯示臺灣在國際科研競技場上,不僅扎實、前瞻,更以精準跨域的技術整合能力引領趨勢。經濟部強調,未來將持續強化科研計畫並與產業界更緊密協作,使技術真正成為推動臺灣產業升級、翻轉世界市場的重要引擎。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R&D100 #工研院 #金屬中心 #資策會 #紡織所 #臺灣科研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漾新聞官網】網址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封面圖說: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於美西時間20日舉行頒獎典禮,經濟部支持的法人與新創團隊於現場合影。前排左起:亞福儲能品牌發展專員李佩亭、亞福儲能公關經理鄭守羽、奇妙水循環材料董事長特助鄭雅鎂、亞福儲能永續發展團隊主任管理師黃衣耘、工研院生醫所副組長蔡佩宜、工研院智機中心組長王仁杰、奇妙水循環材料董事長鄭品聰、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工研院生醫所策略長王大維、工研院材化所經理湯偉鉦、亞福儲能發展部總監蘇修賢、工研院傳播處處長楊桂華、工研院北美公司總經理王明哲、資策會組長劉暐辰。(金屬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