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自八月起推動「114 年度激發花蓮社區力系列講座」,歷時近三個月,帶來涵蓋社區治理、數據應用、營養餐食、社區營造、創意設計、熟齡照護與社區創生等多元課程,廣受社區夥伴與民眾熱烈參與。系列課程的壓軸場次以「韌性社區的第一哩路:防災×共學×行動力」為主題,特別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盈豪授課,帶領學員從防災教育、演練設計、災後心理支持到災情通報流程進行深入理解。透過案例分享與互動討論,協助社區夥伴發展在地化防災行動方案,提升快速回應與相互支持的能力,強化花蓮各社區面對天然災害的自我韌性。

黃盈豪老師長期投入社區發展、公共參與與災害社會工作領域,兼具學術研究與在地實務經驗,課程以理論與操作並行聞名,深獲社區工作者肯定。本場課程亦透過共學分享,協助學員即時檢視社區資源與不足,將課程知識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未來行動。
花蓮市長魏嘉彥特地到場向學員與社區夥伴致意。他表示,近年地震、颱風等災害接續發生,社區自主防救災能量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而花蓮市各里均積極投入韌性社區推動。其中,國興里碧雲莊社區在內政部今年的「績優韌性社區評鑑」中,更是全縣唯一獲得優等的社區,展現深厚的基層實力與長期投入的成果。

魏市長提到,國興里防災士與居民展現完整的避難引導、物資管理、災害應變等能力,並能將防災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令人印象深刻。社區多年推動太陽能 UPS 儲能系統、雨水回收設備、防災生態菜園與公共廚房等基礎建設,在災時具備自主維持生活所需的能力,是名符其實的防災示範社區;他肯定社區幹部與防災士的努力,也期盼透過課程與評鑑成果,讓成功經驗能向全市、全縣擴散,提升花蓮整體的韌性網絡。
魏市長強調,韌性社區的精神不在於一次的成果呈現,而在於持續累積與彼此傳承。花蓮市公所未來將持續與各社區攜手,強化教育訓練、建立跨域合作並推動更多防災減災計畫,讓花蓮成為更安全、更安心的家園。
課程結束後將舉行「結業式-社區回聲分享會」,由學員與公所代表共同分享這段期間的收穫,並合影留念,象徵系列講座圓滿落幕。社會處表示,本系列共 25 小時的系統性培訓,不僅協助提升行政管理與資源整合能力,更促進社區間的連結與共學文化,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看見更多社區朝向永續、共好且具韌性的方向持續前進。
這篇文章 激發社區韌性講座 市長魏嘉彥到場勉勵結業生 是由 台灣新聞雲報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