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偏鄉小學大奇蹟!新屋笨港國小18童挑戰鄉土歌謠比賽勇奪3冠

679346 0
笨港國小以僅18位團員的陣容,勇奪三個組別的優等第一名。圖:教育局提供

在桃園市新屋區永安漁港的海邊,有一所與海洋為鄰的客語生活學校笨港國小。這所含幼兒園在內,師生加起來不到一百人的偏鄉小學,卻在桃園市114學年度鄉土歌謠比賽中締造了動人紀錄,以僅18位團員的陣容,勇奪「東南亞語系類」、「台灣客語系類」、「台灣台語及馬祖語系類」三個組別的優等第一名,為偏鄉教育寫下驕傲的一頁。

679348 0
笨港國小合唱團成立於2018年,是學校推動美感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重要實踐。圖:教育局提供

笨港國小合唱團成立於2018年,是學校推動美感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重要實踐。指揮老師林雅欣回憶,孩子們從一開始怯生生地開口,到如今能自信地詮釋三種語言的歌謠,不僅學會歌唱,更學會如何相信自己。在排練教室裡,雖然沒有最完美的條件,但有最真誠的聲音。透過不間斷地努力,孩子們成功唱出遠大的世界觀。

此次比賽,孩子們挑戰三種不同語系的鄉土歌謠。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東南亞語系組」的馬來民謠〈Wau Bulan(月亮風箏)〉以無伴奏形式演出,節奏自由、語音細膩,完全依靠默契與精準的聽力來維持音準。更特別的是,這是他們第一次以盤腿坐姿演唱,一邊唱一邊記動作,還得同時掌握節奏,對年紀尚小的他們而言極具挑戰。即便如此,他們從不放棄,反覆聽老師錄音、對照影片,一句一句地修正,只為讓每一個音與動作都更貼近完美。

林雅欣說,「我們不只停在熟悉的範圍裡,而是一步步跨出去,挑戰那些超過自己能力的曲目。或許還不夠完美,但那正是成長最真實的樣子。」練習期間,孩子們要同時掌握三種語言的發音與文化背景。初期,陌生的語言讓他們跌跌撞撞,但他們始終不輕言放棄。放學後的教室裡,總能聽見一群孩子專注又稚嫩的歌聲,那份堅持,也感動了所有老師與家長。

比賽當天,18位團員從早到晚連續上場演唱了三次。當獲得三項第一名的消息陸續傳來時,孩子們從難以置信到開心尖叫,再到紅著眼睛靜靜落淚。「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一位六年級的團員紅著眼眶說,那一句話,成為孩子們努力訓練最真實的註腳。

笨港國小的選手沒有成套的華服,也沒有人數眾多、層層堆疊的超滿和聲,但有最純粹的童聲與最真誠的情感,在舞台上閃閃發光。笨港國小校長張振松感性地說,「感謝教育局長期關注偏鄉教育與美感扎根,讓我們有機會在海風中種下音樂的種子。偏鄉的孩子雖然起點不同,仍用努力讓世界聽見他們的聲音。」

桃園市近年積極推動「美感教育扎根」與「母語教育深化」計畫,鼓勵學校以在地文化為主軸開展多元課程。笨港國小的成果正是一個縮影,在有限的資源中,老師與孩子攜手,讓藝術不只是表演,更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在海風的陪伴下,孩子們用最純真的歌聲,唱出了偏鄉的希望與驕傲,也為桃園教育寫下閃亮的一頁。笨港國小強調,教育的價值,不在舞台的大小,而在每一個孩子勇敢發聲的瞬間。

本文章來自《台灣線報|掌握全台動態的專業新聞網》。原文:偏鄉小學大奇蹟!新屋笨港國小18童挑戰鄉土歌謠比賽勇奪3冠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