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蘊沄匯(Eyun)近年持續在全台串起公益行動,透過手作課程、物資支持與志工服務,足跡遍布超過300處長照、育幼與教養機構,累積公益投入金額超過新台幣750萬元。對負責人張秀蘭而言,這些成果象徵著更多人因陪伴而重新找到力量,也證明善意能在不同生命之間發生連結。
以生命故事為起點的公益實踐
談起公益的開始,張秀蘭從過往的低潮經驗說起。她曾在困境中獲得陌生人的協助,這份力量成了她回饋社會的初衷。「學習能讓人重新站起來,也能在過程中照亮他人。」她說。
也因此,藝蘊沄匯以「將學習化為公益」為主軸,透過手作創作、團體互動與實地參與,連結更多人投入關懷,目前累計的網路關注已突破三萬兩千瀏覽。
全台走透透 讓陪伴成為最實在的支持
多年來,團隊在各種社福單位開設課程、捐補物資並支援交通安排。張秀蘭表示,公益的核心不是活動形式,而是陪伴帶來的安定感。「只要有人願意停下來陪伴,就是最真誠的支持。」
累計超過750萬元的公益資源,也代表越來越多人選擇與藝蘊沄匯站在一起,成為弱勢族群的支柱。
南投乾燥花活動在笑聲中展開
南投尚德老人養護中心的乾燥花壁畫課,是團隊印象深刻的一站。志工凌晨即出發,只為讓長輩親手挑選花材、配色與創作方式。作品完成後,長輩們興奮地展示成果,甚至小心翼翼地擁在胸前分享給室友,現場的溫度、笑聲與驚喜成為彼此心裡的暖點,讓志工再次感受到陪伴的意義。
台中永生花與流體熊課程喚醒創作能量
在台中玫園長照中心,永生花與流體熊課程也吸引許多長輩參與。志工提前一個月規劃材料,只希望讓學員在流動的色彩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長輩們把顏料倒入模型,看著色彩自然散開,每個人都露出專注又滿足的表情。張秀蘭分享:「每一句祝福、每一次笑聲,都是前進的力量。」
育幼院孩子的笑聲,是最動人的回饋
關懷不只限於長者。藝蘊沄匯在新北榮光育幼院準備了17份麥當勞餐點,陪孩子一起享受難得的速食時刻。
雖然無法拍攝他們的臉孔,但孩子們的興奮語調與邊吃邊笑的模樣,讓志工深深感受到童年的純粹快樂。「原來幸福可以這麼簡單。」志工在記錄中寫道。
台北車站街友送餐 交織出另一種溫柔
臺北車站的街友送餐行動,本是準備50份便當,卻因現場人數超出預期,志工隨即加購至100份。
期間,一位爺爺特別為行動不便的朋友代領餐點,讓團隊看到街友之間的互相照顧。「只要有一點善意,就能照亮城市的角落。」張秀蘭表示。
視障院生用觸覺「看」見創作
在台中惠明視障者教養院,竹材存錢筒課程以觸覺與聽覺引導創作。院生透過觸摸竹節、果實與手作品,在盲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分享時,一名院生說:「我看不見,但能感受到你們的笑容。」這句話讓現場每個志工都感動不已。
動物公益延伸善意 呼籲以領養替代購買
藝蘊沄匯也關注動物議題,在咪可思貓中途餐廳協助環境整理、補飼料,也向民眾宣導以領養替代購買。
貓咪逐漸放下戒心、主動靠近志工的瞬間,成為許多人最深的感動來源,也讓團隊更確信「陪伴」的價值不分物種。
期待更多夥伴加入公益路上
藝蘊沄匯歡迎社福單位、企業或個人參與,共同推動課程合作、活動支援或物資贊助。
聯繫方式:張秀蘭(zixulan0823@gmail.com)
張秀蘭說:「我們希望把溫柔落實在每一次相聚,讓每場課程都留下看得見的溫度。」藝蘊沄匯相信,善意會像波紋般蔓延,只要有人願意開始,一道小小的光也能照亮世界的一隅。
這篇文章 藝蘊沄匯推動全台公益網絡 以創意課程、深度陪伴與跨族群關懷累積改變力量 最早出現於 Ameba。
這篇文章 藝蘊沄匯推動全台公益網絡 以創意課程、深度陪伴與跨族群關懷累積改變力量 是由 台灣新聞雲報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