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綜合

海科館「藻之道」共同探索台灣海女與海藻文化 3/12活動登場+免費觀賞得獎紀錄片「親親海洋」

【民生電子報 記者:姜晴/基隆報導 】臺灣東北角海岸有獨特的地形及人文聚落,沿岸的風景灣澳與岬角交錯的景緻,非常的迷人。而依海而生的村落從早期的採捕、漁撈到養殖至海洋休閒活動的展開,也發展出產業人才與海洋文化。而早期漁村應運而出的「海女」也逐漸在時代的洪流中式微與消失中。為讓民眾有機會認識海女文化及其相關故事,海科館將於3月12日展開一場探索海女與海藻文化的活動,這場命為「藻之道」活動將播映有曾榮獲2016美國金勳章獎「親親海洋」影片進行賞析,並邀請日本文化人類學博士藤川 美代子(フジカワ ミヨコ , FUJIKAWA Miyoko )來台分享台日海女與海藻相關的研究,活動免費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圖說:吳月雲海女當年74歲。(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提供)
圖說:蕭正義海男當時77歲。(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提供)

海科館表示,「海女」一般人聯想到日本的珍珠,韓國的鮑魚,而臺灣東北角海域的村落,探究住在海邊的人們如何從事漁獵生活,除了補魚外,「海女」更是具有一身的本領,採集石花菜除了仰賴海女外,早期東北角海洋資源豐富,採集海邊的螺貝類、龍蝦、海膽可做為溫飽與補貼經濟,均靠海女、海男下水的本領;而隨著季節採集的石花菜,其取得與海女更是密不可分。

圖說:曬石花菜。(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提供)
圖說:美代子講師體驗曬石花菜。(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提供)

海科館說明,臺灣的藻類好發在冬春兩季,因此採藻的海女開始忙碌,中秋過後頭髮菜生長在海水噴濺之處,此時東北季風剛起,接著紫菜、小海帶、茶米菜(小杉藻)等等都是在地餐桌的食材,到了初春海水溫度還沒回暖,海女便潛入水中摘取石花菜,交盤商出口至日本貼補家用,現在臺灣的休閒觀光發展蓬勃,石花凍成了不可或缺的在地飲品,也是海洋賜予的天然汁液!

圖說:3月12日海科館「藻之道」活動,歡迎共同探索台灣海女與海藻文化。(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提供)

3月12日即將展開的「藻之道」,邀請有日本南山大學人文學部文化學科准教授 藤川 美代子 博士( フジカワ ミヨコ , FUJIKAWA Miyoko )進行分享,藤川教授長期研究臺灣海藻的採集者,也就是「海女」,並多次來台訪問臺灣東北角海域的村落。這次活動也特別播映「親親海洋」紀錄片,透過導演吳惠君女士的視角了解東北角的人文聚落、濱海學校的海洋教育、在地的環境及產業,映後導演也將以在地人的角色與民眾面對面座談,讓現場民眾可更深入的暸解村落的現況。接著由藤川博士將分享自2018年起,在新北市貢寮區澳底和龍洞進行文化人類學的共同調查,以概觀從日治時期至今,在台灣對於「海女」的各種描述及臺灣海藻的加工概況。

圖說:「藻之道」活動將播映有曾榮獲2016美國金勳章獎「親親海洋」得獎紀錄片賞析。(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提供)

此外配合活動的辦理,海科館教育中心即日起至3月12日同時展出自然生態畫家林麗琪贈與海科館的12星座藻物語原畫展及可以尋找屬於自己的藻星座。歡迎喜歡聽海洋故事與對海洋文化和海藻有興趣的民眾把握難得的活動機會,活動相關與報名可參海科館官網 ( https://www.nmmst.gov.tw/chhtml/newsdetail/556/8122 ) 。

Related Posts

1 of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