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來「骨科醫師陳建宏醫療巡迴列車」全台講座,去年底已經破400場,近日獲得中華民國女性健康運動協會何智群理事長、鄧琇文常務監事、劉鳳娥理事肯定,決議聘請骨科名醫陳建宏醫師擔任協會顧問,期望能引領更多會員盡早進入自我的醫療照顧。
陳建宏醫師7年來,透過場場演講及無數門診,苦口婆心提醒大眾:「如何延緩失能和預防老化,也教導步入中年長者如何增肌減脂,提早預備並啟動健康銀髮生活。」
在醫療講座上的最後一張投影片,陳建宏醫師一定會訴求現場的每一位來賓,切記! 唯有盡早進入健身的領域,配上適時的保健營養品補充,方能有增肌減脂之樂;而不是等到長者疼痛難耐、生活不易自理時,才來考慮家屬該如何幫助長者就醫、甚至住院該如何排班照顧等諸多問題。
陳建宏進一步表示,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5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就有1人滿65歲,達到所謂的法定退休年齡。影響國人老化的慢性疾病也不再僅是三高等慢性病;無形中吞噬卻讓大多無老者無感的疾病或是症狀早已變成「骨質疏鬆」、「肌少症」、以及人生最後一哩路前所面對的「衰弱」。
陳醫師指出,臨床面對骨質疏鬆所帶來的併發症,像是髖關節骨折、或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即使接受過相關的治療,不論是手術或是復健介入併疼痛控制,得到一定程度的症狀改善。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比例,因為長期的肌肉缺乏訓練,患者會進入慢性疼痛,造成不願意運動或活動,變相慢性失能;生活也從簡單的單拐進階到四腳拐,最後輪椅使用,終至臥床,進入長照的領域。
成大林麗娟教授指出,根據以往研究與實務經驗發現女性在不同年齡都可以不同的運動方式,有效增加骨質密度和促進肌肉質量,包括在年輕階段能以負載自己體重的跳繩、舞蹈、球類和跑步等全身性衝擊性運動促進骨質量,到50歲之後可以參酌身體狀況以太極拳、體操舞蹈或健走等低衝擊運動保存股本為主。
▲陳建宏醫師獲聘擔任中華民國女性健康運動協會顧問。(圖/陳建宏醫師提供)
其中增加肌力的重量訓練或阻力運動,更要及早加入,長年保持肌肉質量;女性因賀爾蒙的調節有不同生理週期的變化,要隨時健康運動強壯慢老。陳建宏醫師呼籲,逆齡人生從今天運動開始,把自己照顧好,才是對下一代最負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