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國會改革失利 藍白須改弦易轍

自由撰稿者  /  迺訓

在野藍白兩黨推動的國會改革法案遭遇賴政府強勢頑抗,繼提出覆議在立院遭到封殺後,接連開闢釋憲與暫停處分的法律戰場,表面看似戰線延長勝負難分,但從19日下午憲法法庭作出的裁定竟將在野全部修正法案內容概予停止適用,其裁定理由內文更針對法條一一直接回以質疑違憲語氣,不難想見國會改革法案的前途已是茫茫一片。

再觀在野兩黨聞訊後的態度,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遺憾不意外,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嚴重質疑執政黨介入司法;藍營立委王鴻薇、翁曉玲等質疑民進黨指使大法官、大法官變立委;白營立委黃國昌則指出憲法法庭要接受歷史審判。從上述兩黨高層與民代的說法,已露出政治攻堅後自知結局而氣力放盡的政治訊息,事態至此,幾可確定在野將在接續的釋憲戰場大敗而歸,提前進入垃圾時間。

造成這場改革的政治大戲很可能無疾而終的結果,一部分原因必須歸責於已淪為少數執政的賴清德政府顯然無意分享權力,或者至少是應付國會改革法案的部分訴求,作出總統權與行政權自我限縮權力的善意回應。顯然賴寧願採取全面焦土策略製造朝野對抗,進一步的以拖待變到後年地方大選進行政治決戰,也不願採取更高的政治道德標準,讓少數總統尊重立院多數的民意,朝全民總統的格局努力。

然而賴此舉就像朱立倫所說的「不意外」,要取得權力的既得利益者放棄權力,這不符合政治現實,再多的道德勸說與製造正當性都只是徒勞,畢竟從漫長歷史或藍營執政期間也很難看到取得權力的一方進行自我解除一部分權力的政治改革,何況此次的國會改革法案顯然沒有相當的急迫性與足夠完整的合憲性,完全是寄希望於賴的高政治道德來建立一種準政治慣例,這是在野一方在政治實力不足的情況硬闖關必然會吃的苦頭。

或可做一個假設,難道今天侯友宜當總統或柯文哲當總統,藍營或白營其中的執政一方就會將今日的國會改革法案全盤提出修法?恐怕也不樂觀。

造成改革恐無疾而終最根本也最大部分的原因必須歸責於在野一方,尤其是兩黨主事者朱、柯二人。依照目前的憲政體制,只有選贏總統才能夠取得國家機器的大部權力,行政、司法、考試、監察四權本質上形同總統權的附庸,僅剩的一個區區立法權如能溫馴配合執政或可討些政治利益的糖果吃,如不配合那就是任憑杯葛也無法阻擋前者1加4權下的濫權打壓。

此事難道朱、柯不知?然而兩黨兩人在這次的總統大選均只為求自己與黨的利益最大化,不願促成在野合作共推最有可能勝選的正副總統人選,不論在藍白合破局之前或之後雙方都在互相推諉卸責。更甚者,在總統敗選後的雙方黨內與民間支持者還在互相質疑對方的不退讓、假民調等等是造成敗選的主因,進一步表現出唾面自乾,或樂稱國會最大黨、或稱立委席次進步、或稱取得立法正副院長的成果、或譏稱民進黨國會未過半,實則都是自欺欺人不願面對敗選責任也無心提出檢討。如今在暫時處分踢到鐵板,不過就是直接戳破之前那些製造出來的雖敗猶榮、自我欺騙滿足支持者的虛假美好泡沫—原來只贏了國會根本不重要。

事實上從立院在審議國會改革法案後就閉幕休會,而不直接不中斷會議日程地迅即召開臨時會,在最短的時間內依照立院剛修正的新法將總統賴清德邀請進入國會質詢,就知道這場政治大戲只是服務於政治人物,而不是福國利民的宗旨,令人嘆然。

藍白也不用怨嘆事態至此,早在藍白合破局的時候就注定了今日改革法案的意義與結果,某種程度也是藍白雙方有意為之,嘗試作為攻破綠營執政大營的初步合作試探。然而也必須說,在此階段提出國會改革法案,不僅藍白政治能量不足,藍白兩黨與此法案有密切主導關係的所有政治人物,無一不是缺乏廣泛的民眾信任、甚至猶有爭議的形象,難以讓民眾透過政治崇拜來快速強化對法案的任同。畢竟,國會改革法案多數只是影響政黨之間政治權利與利益的平衡問題,這種宏大敍事的本身缺乏讓人民有切身之痛的利益連結感,難以喚起民眾呼群保義的廣泛支持。

雖然青鳥們自HIGH代表人民很可笑,但在野的反制活動民眾參與更是興趣缺缺;而在野黨對於法案的內容也多是八股式的老套宣傳,一些制式網軍P圖文宣的手法除了攻擊綠營特定政客或可稍解支持者的仇綠心情,對法案本身政治意義的宣傳內涵仍是貧乏,根本無法爭取更大的群眾支持基礎。

倘若接下來的釋憲戰場失利可期,誠心建議在野兩黨及早更弦易轍,莫再執意開闢各種陳義甚高卻曲高和寡的政治法案,畢竟那些離人民太遠,而兩黨此時的政治能量根本無力動員群眾,只會是事倍功半。在野一方應思如何透過唯一還掌握主導權的立法權力,來跟時下那些在選後政治失望與無感的民眾互動,否則一旦戀戰於政治議題戰場而遲遲無法得到成果,很快的將會失去政治主動權,屆時在地方大選將會得不償失。

 

Related Posts

1 of 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