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百萬紫砂名壺現身香華天 一場視覺與味覺的藝術饗宴

商傳媒|記者金政美/台北報導

茶,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飲品,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已經廣泛地延伸出各個層面的文化形態,舉凡社交禮儀、修身養性、文學藝術的領域,茶都有一定的地位。而茶具的製造工藝與藝術化,便是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香華天集團旗下的六六茶堂,為了推廣茶文化和回饋貴賓,日前在台北旗艦店與高雄分店,各舉辦了一場「茗壺・名壺鑑賞會」。這兩場鑑賞活動的與會人士皆是熱愛品茗與收藏精品的貴客,現場展出了從明末清初直到現代的各個時期的紫砂名家作品。

紫砂壺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6世紀初的明朝,江蘇宜興一帶的紫砂泥因著眾多優勢,例如:高可塑性,優良的透氣性和保溫功能,光澤細膩沉穩,燒製成功率高等等,成為茶壺製作原料的首選。

茶具的製造工藝與藝術化,便是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環。圖/香華天提供

而明朝中葉之後,文人圈對品茗文化的推崇,使紫砂壺的製作逐漸走向藝術創作的道路。紫砂壺發展到清初,在製作技巧和藝術成就上有很大的突破,無論是壺身的造型、色彩或堆塑技巧,都有長足進步;而紫砂壺的流行圈也從官僚體系擴大到王宮貴族和宮廷。為了迎合上層社會的品味,當時高級的紫砂壺創作往往會使用繁複的裝飾技法,例如:上釉、彩繪、描金、貼花、鏤空、浮雕、髹漆、壓印等等混合搭配,呈現富麗堂皇的宮廷風格與名貴的氣息。

「在清朝初期,彩繪壺是最有特色的紫砂茗壺,華鳳翔大師為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我們現場就有華鳳翔的作品,另外還有多款不同時期的紫砂名家的作品。」香華天品牌總監張翠芳表示:「歷史上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會有幾位劃時代的壺藝巨匠,比如明代紫砂壺初創時期的供春,明末清初的時大彬,清初的陳鳴遠,承製御用壺器的王南林,清朝中期的陳曼生,邵大亨,晚清時期的俞國良、黃玉麟,民國以後的朱可心、王寅春、顧景舟、周桂珍等等,這些大師的作品都是經常上拍賣會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張翠芳邊說邊小心翼翼地介紹現場的壺藝精品,每個時代的顛峰之作,都有著不同的氣韻和美感。

紫砂壺發展到清初,在製作技巧和藝術成就上有很大的突破。圖/香華天提供

會場除了傳遞紫砂壺的藝術魅力,張翠芳也準備了多款高級茶葉和茶具,並親自為來賓示範如何泡茶,說明各種茶葉適合使用的茶具,讓與會眾人細細品味茶葉和茶具之間的微妙交流。

「香華天的品牌精神,就是提升大家生活中的五感體驗,無論是欣賞茶具的藝術之美,或是品嘗高級的茶湯,都是我們要帶給大家的生活享受。」張翠芳為這兩場名壺鑑賞會下了這樣的註解。

Related Posts

1 of 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