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沒人要的餿水鐵飯碗!胸腔科醫師人數雪崩式下跌「2現實原因」曝

根據奇美醫院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的說法,20年前每年近百人報考胸腔專科,而現在一年只剩下28人報考,僅為全盛時期的三成不到。2017年更是創下最低紀錄,僅有16人報考。今年胸腔內科報備訓練人數為28人,即使全數通過考試,兩年後也只會增加28位胸腔科醫師。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執業的胸腔科醫師平均年齡為52.47歲,其中大多是在SARS疫情前就加入的50歲以上中生代醫師,占總人數的56%,而40歲以下的年輕醫師僅占15%,凸顯年輕醫師投入意願偏低的現象。

胸腔科醫師主要負責照顧嚴重肺炎、重症及加護病房的病人,工作風險高、壓力大。近年來,每5至10年就會出現一波新興感染症疫情,對胸腔科醫師而言是沉重的負擔。此外,胸腔科相較其他「熱門內科次專科」,收入僅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缺乏高收費的檢查及自費項目,也是年輕人不願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成為胸腔重症醫師需要經過7年的訓練,包含1年住院醫師、3年內科、2年胸腔內科及1年胸腔重症。然而,全台灣的胸腔內科醫師正面臨嚴重的缺人危機,新血僅占兩成。胸腔重症的健保給付偏低,工作量大且風險高,使得這個領域成為「沒人要的餿水鐵飯碗」。蘇一峰感嘆,儘管疾病越來越多、責任越來越重,健保給付卻很少,許多醫師只能憑藉熱情留在崗位上。

面對胸腔科醫師人數持續下降的問題,政府及相關單位應正視此議題,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例如提高健保給付、改善工作環境及提供更多誘因,以吸引更多年輕醫師投入胸腔科,確保民眾能獲得優質的醫療照護。

Related Posts

1 of 1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