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任旅忠實於這部西方偉大史詩的原創,同時受到布袋戲傳統技術與美學的啟發,將他於台灣五年所學,自由地融入此作品中的所有角色。
★在 « 奧德賽 »使用二十世紀中多款創新樂器之一的水晶風琴(Cristal Baschet) ,在當代音樂作品中於新音色上的開發、創作和研究,不落入傳統的寫作手法。
★在希臘雅典首演,並受邀於法國各大戲劇節演出,如:沙勒維爾梅濟耶爾偶戲節(Festival de Charleville-Mézières),48場巴黎國家夏佑劇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Chaillot)的演出,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和其他許多國法國戲劇節。 在國外,奥德賽在荷蘭、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以色列、巴勒斯坦、台灣、香港、印度洋的十幾個國家、東非、斯堪地半島和紐西蘭演出。
在李天祿的鼓勵及巴黎夏佑國家劇院的委託創作,班任旅製作了新版「奥德賽」,此劇隨後由班任旅與陸佩玉(Catherine Larue) 在歐洲、非洲、大洋洲和亞洲巡迴演出。1988年7月在台北龍山寺前演出,創下龍山寺首度搬演外國戲劇的記錄,成為台灣向台灣神明獻藝的第一位外國藝術家。
演出單位簡介
法國小宛然劇團
★2006年,班任旅以他對於世界文化交流、創作的影響力和文化視野,獲頒法國法蘭西學院 (L’Institut de France) -「台法文化獎」。
★小宛然劇團在世界九十個國家巡迴演出,包括夏佑宮國家劇院、羅浮宮、龐畢度中心、布郎利河岸人類學博物館等。
★結合多種才藝於一身的法國音樂家、服裝設計及佈景設計師——路婉伶來臺向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學習偶戲。她在小宛然劇團的各個演出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奧德賽》。
★路婉伶透過融合台灣傳統布袋戲及當代戲劇的服裝、戲偶與音樂,創造出獨具一格的藝術表演形式。她的作品不僅延續了傳統文化同時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1974年,法國巴黎的班任旅(Jean-Luc Penso)遠赴台灣,向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學習台灣布袋戲的操演技法和劇目。回到法國後,他創立了小宛然劇團(Le Theatre du Petit Miroir),致力於將台灣的布袋戲文化介紹給法國觀眾。
此外,班任旅和路婉伶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他們探索布袋戲在現代劇場中的新表現形式,拓展了布袋戲的可能性和影響力。他們的創作不僅是對傳統的延續,更是對未來的探索,為布袋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班任旅與法國小宛然劇團南臺灣巡演 歸仁《奧德賽》之夜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