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合作媒體

建國科大慶祝建校59週年系列活動 高教深耕成果展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建國科技大學於今(20)日在圖文大樓2樓舉辦「高教深耕成果展」,集中展示113年度計畫執行的豐碩成果,其中「產學合作連結」成為亮點,預計大幅提升畢業生的職涯競爭力。校長江金山指出,這次成果展是校慶活動的重頭戲,展示了結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創新成效與產學合作的卓越成果,同時今年獲得超過500萬元補助,並取得三大亮眼成就,感謝參與師生的努力,並熱烈歡迎各界蒞臨參觀與指導。

建國科技大學校長江金山表示,為慶祝建校59週年,學校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今天是教學成果展的開幕式,主要展出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成果。該計畫獲得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與經費挹注,在平日由計畫主持老師帶領學生持續執行相關內容,計畫內容分為三大部分,與學校的特色發展密切結合:第一是健康產業,第二是綠能與自動化,第三則涵蓋社會關懷及治安議題。

江金山說,在健康領域,學校推廣年長者的運動活動、指壓按摩、智慧芳療及健康保養等,呈現了多元的創新成果。至於綠能,由於彰化擁有離岸風力發電的資源,學校特別開設課程,培養離岸風力維護專業人才。而在智慧化方面,學校早在五六年前就開始投入AI相關技術的發展,今年更是成果豐碩。許多師生合作完成專題,並將優秀作品參加國內外的競賽,屢屢獲得佳績。例如在被譽為“技能界奧林匹克”的國際技能競賽中,學校連續三屆得獎,今年也再次奪得殊榮,充分展現了教學的努力與成效。

江金山強調,舉辦教學成果展的目的,是讓各單位與計畫主持人相互觀摩與交流,平時各組專注於各自的領域,今天匯集起來,展示出的成果非常豐富且令人敬佩,他特別感謝參與師生的努力,並熱烈歡迎各界蒞臨參觀與指導。

建國科大教務長楊淑娥表示,產學研發有助於鏈接成功,近日捷報頻傳,今年第6屆創意、發明暨設計競賽iWorld,建國科大勇奪6金,包括綠能除臭鞋墊、便利置筷功能碗、手機無線遙控移動載具運動控制器、GPS自動定位無人載具無線充電裝置、平剪打薄美髮剪刀、藝術創作工具圍裙隨身包…等,作品展露健康、綠能及智動化三大特色。

楊淑娥指出,其中,「綠能除臭鞋墊」透過行走時產生的電能轉化為臭氧,實現殺菌功能,解決日常腳臭問題,結合綠能理念,創意十足。另一項「無人機自動充電裝置」,則利用GPS技術設定軌道,當無人機電量不足時,可自動返回充電站補充電能,確保運行不中斷。此外,學生還設計了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挑染工具,讓美髮師在實務操作中更加便利,同時兼顧造型與環保理念,受到業界高度肯定。

建國科大運動健康與休閒系主任王照欽表示,該計畫是配合教育部的高教計畫,專注於高齡運動保健指導,回應當前高齡化社會的需求,計畫在培養學生具備高齡運動指導專業技能,包括體適能檢測及健康運動指導。此外,計畫中也設計了運動後的舒緩與放鬆機制,特別強調筋膜放鬆、刮痧及拔罐等保健功能。學校希望透過這項計畫,不僅培育學生進入相關產業,也善盡社會責任。並且計畫的執行過程中,建國科大與彰化縣衛生局及教育處合作,推動各項社區活動,全面實踐高齡健康照護的理念。

建國科大電機研究所碩士生許長杰表示,他參賽的作品是一個應用GPS技術的無人載具無線充電裝置,設計理念源於當前無人機廣泛普及但存在的操作問題。例如,許多市售無人機依賴手機或遙控操作,當新手操作時,可能因電量不足且無法及時返回而導致墜落,該裝置在解決這一問題,無人機在電量即將耗盡時,能自動計算路徑,安全降落到充電站,進行無線充電後再自動起飛繼續任務。

許長杰強調,目前該裝置已完成基本原型,儘管仍有改進空間,但未來計畫將技術應用於其他領域,例如陸地和海上載具,他希望此發明能為無人機愛好者提供更高的使用信心,解決操作難度與安全隱患的問題。

談及此次比賽的心得,許長杰表示,他很榮幸獲得了日本研究發明會的特殊獎金獎,並感謝老師在研究過程中的指導,從設計電路到程式編寫的整個過程,他學到了大量專業知識,這些經驗將為未來的職涯提供寶貴的基礎。他也期待未來能持續參與類似比賽,精進自己的技術與能力。

建國科大電機工程系主任沈慧宇表示,該系統針對疲勞駕駛與車道偏離問題,運用AI技術偵測駕駛者的眼部狀態,判斷是否有疲勞跡象,如果駕駛出現車道偏離情況,系統會發出聲音警示,提醒駕駛者以確保行車安全,希望透過這項技術,降低交通事故風險,保障駕駛與乘客的安全。

建國科大美容系老師鄭寶琪表示,針對高教深耕計畫中的整體造型跨領域結合,包括美甲、美睫及紋繡等專業技術,學校積極推動相關教學與實作,也因為教育部的資助,得以帶領許多學生參與國際競賽,展現專業實力並累積寶貴經驗。

建國科大美容系大四生也是校內原住民青年社的社員高芷芸表示,社團每學期都會舉辦活動,並定期每月深入部落,與當地居民互動。此外,社團也舉辦「全民原交」活動,邀請非原住民的同學共同參與,透過動手實作與交流,促進不同族群間的理解與融合。

Related Posts

1 of 1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