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德國2024年度惡詞出爐 第1名:「生物德國人」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3日專電)德國今天公布2024年度惡詞,由「生物德國人」拔頭籌。這個詞突顯「真正德國公民」與「次等德國公民」的區隔,評審團認為這是一種「日常種族歧視」,因此把它評選為年度第1名惡詞。

德國自1991年開始,每年1月中旬都會選出前一年帶有歧視、誤導性或違反民主原則的年度惡詞(Unwort des Jahres),藉以提高公眾對語言使用的敏感度,避免不當用語的流行助長社會分裂。

2024年度惡詞由「生物德國人」(biodeutsch)拔頭籌,此詞由「bio」(生物的)與「deutsch」(德國的)組成,最早出現在2002年科隆(Köln)一部街訪當地白人的影片中。

這部影片由科隆反種族歧視團體製作,透過街訪白人社區居民,挑戰他們對「德國人」的定義與分類標準。然而,近年「生物德國人」ㄧ詞已脫離原始語境,被用來區隔和貶低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國公民。

根據「年度惡詞」官方新聞稿,評審團表示,「生物德國人」最初作為反種族歧視運動的諷刺性表達,近年被非諷刺的使用,將「德國身份」與「生物血統」掛鉤,進一步助長社會區隔與歧視。

評審團進一步說明,這個詞彙的使用方式違反民主平等與包容理念,它構建了一種「虛構的優勢群體」,在當今社群媒體中流行,形成一種可能引起德國社會對立的排外現象。

第二名的惡詞則是「暖氣禁令」(Heizungsverbot),因被用來誤導公眾對德國「建築能源法」(GEG)的理解而入選。

評審團指出,「暖氣禁令」一詞讓人誤以為政府全面禁止使用暖氣,實際上,法規只要求德國居民新安裝的暖氣系統中,使用至少65%可再生能源,並未完全禁止暖氣等傳統供暖設備。

「年度惡詞」最早由法蘭克福大學語言學教授史洛瑟(Horst Dieter Schlosser)於1991年發起,最初由政府資助的「德國語言協會」(GfdS) 負責運作。

然而,1993年,評審團將時任總理柯爾(Helmut Kohl)在移民政策辯論中使用的詞彙「過度異化」(Überfremdung)選為年度惡詞,遭到柯爾政府施壓。

由於評選標準與政治干預引發分歧,主要評審學者於1994年脫離德國語言協會,確保評選不受政治影響,自此成為獨立的社會與語言批判性評選活動。(編輯:韋樞)1140113

新聞合作媒體筱君台灣 PLUS 新聞網
德國2024年度惡詞出爐 第1名:「生物德國人」

Related Posts

1 of 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