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陳先生/服務業)
是否贊成全民普發1萬元?根據《TVBS新聞網》舉辦的網路投票將於2月25日晚間23時59分截止,然而,藍營高舉「還稅於民」固然是好,乍看之下不免是一個煙霧彈,欲蓋彌彰的「為罷而罷」的一齣行動劇口號。
為何如此說?從大罷免的行動可以知道,縱使綠營也有名列其中,然而藍營卻高出許多。國民黨現有39席區域立委(含3席原住民立委),已有31席面臨罷免。民進黨在立法院有38席區域立委,目前只有13席面臨罷免。立委上任至今已滿一年,顯而易見的是諸多議題充斥政治操作,藍營摻入大罷免潮不免也淪為「為罷而罷」的一齣行動劇。
每當選舉將屆,常見的大喊變向兌現現金的福利政策支票就會開始開立,如長者的重陽禮金便是一例。然而,從國家的財政赤字面,應反思坑洞的現象是否從西元1997年至今就有增無減?縱使全世界的各國大多在舉債,然而因經濟產生國家危機的也有前例。國家的福利政策不能只有端看一面,檢視勞工的勞保基金、健保制度,若崩盤受害的群眾恐更大。
如今媒體報導的財政部超徵稅收,也應審視是那些稅收政策所致?是「打富」還是「迫貧」?而每每的普發現金,在物資通膨之下,受惠的看似是全民,受害的卻是後代子孫。藍綠當政皆施行過如此舉債而不還債的政策,猶似釜底抽薪,營救的是當下政權而非長久之計。
藍營高舉「還稅於民」固然是好,然而杯水車薪的一萬元能解民生困頓?有此鉅額稅收,看似是盈餘,何嘗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百姓口袋掏出的每一份血汗錢。執政當局在主張「超徵稅收應優先減少舉債、增加還債」以及社會投資的「育兒、教育及醫療」的兩端天秤之間,應取得最佳平衡,以比例分配才是良策,這也是一項考驗。

這篇文章 |讀者投書|藍營的話術?普發現金是全民之福?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