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高市單人戶飆破46萬 黃彥毓籲市政調整須跟上人口轉變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議員黃彥毓今(21)日在市議會民政部門質詢時指出,高雄正面臨人口結構快速變動、行政制度調整與詐騙類型演進等多重挑戰,市府應強化制度調適能力與基層治理韌性,讓政策不再只追數字,而能真正接住市民的生活需求。

黃彥毓表示,高雄市人口雖在過去五年內減少約3萬人,但同一時間,單人戶數量卻持續上升,今年已突破46.78萬戶、年增達6.3%。以前金區為例,單人戶數甚至已超過家庭戶,反映出高齡化、空巢化與中壯年壓力戶增加的趨勢。

黃彥毓建議市府應建立「人口結構趨勢預警系統」,透過戶政資料定期盤點各區人口型態變化,並整合社會局、青年局、警察局等橫向資料,建立跨局處因應網絡,讓里幹事與社政人員能夠及早識別、提早協助。

民政局長回應指出,確實有部分單人戶是因租稅與登記因素而產生,但高齡獨居與風險家庭仍為應關注重點。未來將配合社會局進行機制整合,並透過系統升級協助里幹事更快掌握社區情況。

針對市府推動的併里制度調整,黃彥毓指出,目前僅依戶數進行標準劃分,未考慮實際地理幅員、人口結構與服務半徑等因素,恐造成偏遠或高齡地區治理難度升高。他主張市府應將調整作業提昇為自治條例層級辦理,設立觀察區與例外條款,並評估是否延至下屆選舉施行,以避免行政負荷過重。

民政局表示,目前作業依《地方制度法》授權,以自治規則推動,將尊重區務會議意見與地方實際情形,過程中也會兼顧戶政系統與投開票所調整的可行性。

在消費爭議制度方面,黃彥毓指出,2023年下半年高雄市消費申訴案件已超過3,200件,但調解率僅為2.4%。在網路直播、貸款代辦、醫美金融與仿冒網站等高風險領域,僅靠法律調解與事後申訴已無法有效應對。

他建議,市府應強化消保官制度功能,賦予識詐能力與初步風險辨識職責,並建立跨局處資料平台與通報機制,讓行政系統具備「資料治理與風險前哨」角色;另也應研議建立高爭議業者清單公開制度,提升社會信任。

行政暨國際處表示,未來將擴大與警政單位的通報聯繫,強化高風險案件的轉介與後續追蹤,並提升消保官專業能力與能見度。

黃彥毓強調,高雄的治理基礎不能只靠制度更新,更需要制度「理解變化」。從人口型態、基層服務、到資訊整合與風險預警,政府若能提早看見、主動部署,才能真正為市民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支撐系統。

 

Related Posts

1 of 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