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84歲黃阿嬤長期飽受胸悶胸痛之苦,走沒幾步就氣喘吁吁,平時活動範圍侷限在客廳內。日前就醫檢查發現,她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左心室射出率僅剩20%,已達嚴重心臟衰竭,但因年事已高,無法承受侵入性手術風險。醫療團隊遂建議採用非侵入性的「體外反博治療」(EECP),最終成功改善症狀,重拾生活品質,甚至能戶外散步半小時,讓家人驚喜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勛南指出,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主要因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器官,導致患者出現喘、咳嗽、疲倦、無法久走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呼吸困難、水腫或心絞痛。
郭勛南說,心臟衰竭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是單純疲勞或年老體衰,尤其高齡長者更易輕忽,等到症狀明顯時,心臟功能往往已不可逆,錯失治療黃金期。
黃阿嬤的情況即是如此,除了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病史,過去也曾接受心導管支架手術,檢查時發現其左心室射出分率僅20%(正常值為60%以上),左心室擴張期指數達70mm(正常值為52mm以下),已符合嚴重心臟衰竭標準。儘管進行藥物治療,症狀仍未明顯改善,醫療團隊評估後,建議改採「體外反博治療」作為替代方案。
治療安排為期35週,每週五天、每次一小時。僅治療至第三週,黃阿嬤便明顯感受到胸悶情形緩解、運動耐受度增加。完整療程結束後,精神、體力皆明顯提升,讓原本「走兩步就累」的她,能開心在戶外散步,恢復以往的生活節奏與好心情。
郭勛南進一步說明,體外反博治療是一項非侵入性心血管治療,透過氣壓裝置協助血液循環,提升心臟供氧效率。患者穿戴特製氣壓袖套,透過規律的壓縮與釋放動作,增加主動脈舒張壓、減少收縮壓,在不加重心臟負擔的前提下,提升冠狀動脈血流量,達到保護與強化心臟功能的效果。
他提醒,EECP特別適合無法接受侵入性手術,或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期間亦須配合醫囑服藥、維持健康作息與均衡飲食,方能穩定病情、減少急性發作風險。
這篇文章 84歲黃阿嬤「心沒力」走路喘 體外反博治療助她重拾生活步伐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