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基層吹哨 揭示民進黨將預算案當罷免助燃劑?

如果民主機制淪為政黨操弄的工具,國家資源變成選舉戰略的一部分,如何福國利民?民進黨拿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刪凍,痛批在野黨阻礙施政。在野黨反批通過的總預算是歷年最高,喊窮是執政黨的政治操弄。就在朝野吵得難分難解之際,網路上流傳一則文化部提醒同仁送解凍報告的訊息,「解凍報告內容請再瀏覽一次 ,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並適時更新相關數據 。」至此,執政黨是真窮還是拿預算當炒熱大罷免的政治算計,民眾心中自有公評。

立法院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為史上最高金額,但執政黨表示預算遭刪減、凍結導致政府像是一台沒有汽油的車,窒礙難行。然而總預算自三讀通過、總統公布後,理應盡速送出解凍報告、啟動解凍程序,行政自可順利運作。然而,總統3月21日公布總預算案後,已經超過1個月,預算解凍進度竟是「零」。面對各界質疑,行政院與各部會推託解凍作業繁雜,數據需更新、流程需統一等等言之鑿鑿,朝野持續各說各話。

近日卻有公務員「吹哨」爆料,在PTT流出文化部知會各局處準備解凍報告的提醒,該文件顯示解凍報告似乎早已準備好卻沒送出,在野黨抨擊,此文件坐實了行政院壓案的惡劣行徑。文化部次長面對立委質詢自有一番解釋,但巧的是,行政院長卓榮泰果然在該份資料流出的隔天,急急下令各部會「全面送案」。

吹哨者引爆的不僅是民眾對行政效率的質疑,更是對民進黨蓄意拖延、政治操作的憤怒。文化部信件提醒同仁,務必檢查報告內容「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簡單明瞭的文字彷彿戳破了執政黨陰謀,各部會爭取預算解凍的報告是寫好了故意不送?為何不送?莫非為了配合民進黨鼓吹大罷免,拿凍結的預算煽動民怨,當作攻擊在野黨的藉口。

從政府機關沒錢沖馬桶、租屋補貼預算不足到護照要見底了,民進黨控訴藍白聯手刪凍預算是「扼殺施政」。許多情勒指控一一被打臉之外,行政院對於可以爭取解凍的預算,如果刻意不動作,藉此製造政府無法運作的假象,好讓民眾把矛頭指向在野黨,將讓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遑論凝聚團結民心。

更諷刺的是,卓榮泰指今年凍結案共1584項,經行政院計算約1381億元,很多機關無法達到解凍條件,所以無法送出,「既然立法院這麼急,他已要求各部會一律送出」,請立法院短時間內一律解凍。資深媒體人開酸,卓榮泰是吃了誠實豆沙包,原來是「立法院急,不是行政院急」。質疑執政黨根本不急,他們真正急的是如何將這場政治鬧劇炒成一齣選舉鉅作,把早就該啟動的解凍程序,變成「罷免催票機」。

當一個政府可以為了選舉,壓著幾百億元的預算不爭取解凍,當行政效率得視政黨戰略而定,人民如何相信託付?吹哨的基層公務員無意間發揮了關鍵一腳,揭穿了一場荒謬的政治表演。

Related Posts

1 of 2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