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于北辰議員對燈會期間青埔 高鐵特區 藝文商圈等地人潮洶湧 結束後為桃園留下的貢獻

于北辰議員對燈會期間青埔 高鐵特區 藝文商圈等地人潮洶湧 結束後為桃園留下的貢獻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今年全國燈會在桃園舉辦,對我們市政與觀光來說,是一場非常關鍵的城市宣傳。我們看到燈會期間,青埔、高鐵特區、藝文商圈等地人潮洶湧,本席關心的是燈會結束後為桃園留下的貢獻。

一、燈會後的觀光效益。
1.活動結束後,市府是否有進行後續效益分析?
旅客停留桃園的時間是否延長?具體的數據為何?
2.燈會舉辦地點是否優先選擇「可延續利用」的空間?
或是活動結束即拆除,完全無法留下觀光資源?
3.青埔、高鐵等熱區規劃?是否定期辦理觀光企劃,讓人潮能夠常態流動?

辦理全國活動應優先結合「後續可用性」與「空間記憶點的建立」,打造旅遊亮點,使桃園更具城市競爭力。

國際旅客來了,有沒有走進桃園、留下來?根據資料,國際旅客多集中在中壢、桃園、大園,那麼觀音、新屋、龍潭呢?這些地方有沒有導入規劃?
1.市府是否設計過針對自由行旅客的分區主題遊程?
如:像是農場體驗、文創街區、歷史聚落路線等。
2.我們對外語旅客的導覽資訊是否足夠?
3.是否與航空公司、旅行社合作,推出「桃園一日微旅遊」、「接機景點串聯包」這類的規劃?

強化線上導覽、外語旅遊包整合,並與旅遊網路平台、飯店、機場點位串接,讓旅客容易看見、買得到、走得出去。

三、觀旅局與經發局有定期協商會議嗎?

活動辦得再好,如果人潮沒導入地方經濟,那就是表面繁榮。
1.市府是否在大型活動時,就與經發局建立跨局合作?
是否有聯合設計市集、夜市、優惠券、在地商家參與方案?
2.有沒有對活動後進行經濟效益評估?
不只算人數,而是算有多少店家有參與,有消費、有回饋。
3.有無打造「桃園必吃、必買、必帶」推薦清單?

成立「觀光+經發跨局合作模式」,讓活動流量轉為地方產能,不只是看熱鬧,而是動經濟。

這篇文章 于北辰議員對燈會期間青埔 高鐵特區 藝文商圈等地人潮洶湧 結束後為桃園留下的貢獻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Related Posts

1 of 2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