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美中貿易談判陷入「多元宇宙」?市場觀望關稅戰最新發展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貿易戰再掀波瀾,市場對於雙方關稅談判進展充滿期待。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稱雙方「已有會談」,但遭中國商務部及外交部發言人反駁「目前絕無任何經貿談判」,雙方說法南轅北轍、彷彿陷入多元宇宙,讓各界擔憂美中談判是否正走向「破局」。

與此同時,中國卻罕見釋出降溫訊號,啟動針對美國125%高關稅商品的豁免申請程序。美國商會與歐洲商會均表示,中國商務部近期已邀請外資企業提交關鍵進口品項清單,研擬可能豁免的品項,初步涵蓋131項,包括疫苗、半導體、航太零件與石化原料等戰略物資,預估金額將達450億美元。

儘管中國2024全年貿易順差高達近1兆美元,但國內卻面臨通縮、失業攀升、出口積壓等結構性壓力,特別是在乙烷、藥品與高階科技設備仍仰賴美國進口的情況下,關稅戰成本勢必持續上升。根據中國官方資料顯示,阿斯特捷利康與GSK等藥廠的中國市場供應點皆設置在美國,若高關稅全面實施,恐推高藥品價格並衝擊醫療量能。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國際金融協會(IIF)華府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提到「過高的關稅無助於恢復貿易平衡」,被市場解讀:川普政府釋出對關稅政策可能緩解的訊號,但白宮尚未對中方豁免動作給予明確回應。貝森特進一步提出,如果中國願意轉向以國內消費為核心的經濟模式,美國準備與其合作,共同推動雙邊經濟的重新平衡。

不過,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蘇悅指出:「中國策略已轉向以自我需求為優先,若美方未展現讓步誠意,中方不排除強硬回應」。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大中華區資深經濟學家徐建偉則認為:「若美方不願將關稅降回20%以下,實質談判難有突破」。

在此情勢下,部分華爾街投行已下修中國GDP成長預期,並提醒企業審慎評估地緣政治風險;目前美國仍是中國最大單一貿易夥伴,但中國似乎正逐步將出口重心轉向東南亞與新興市場,美中雙方歧見能否有所交集,市場持續屏息以待。

Related Posts

1 of 2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