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治時期沿用至今近80年的萬隆變電所,長期以來不僅阻礙景美地區的發展,居民對電磁波的疑慮更與日俱增,民進黨籍三屆市議員王閔生歷經多年奔走,扮演地方與中央的溝通橋樑,終讓萬隆變電所地下化工程正式啟動,成功交出一張漂亮成績單。
從小在景美出生、長大的王閔生說,萬隆變電所一直是他的鄰居,他跟附近的居民一樣,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萬隆變電所(原名台北變電所)於日治時期1934年就開始使用,歷史悠久,也是台電在雙北重要的供電樞紐。然而,變電所設施佔地達2公頃,不僅影響市容、有礙地區發展,變電設備更可能受到異物、天候干擾,造成斷電與安全隱憂。
早在2009年,台電為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發電環境的穩定,就已啟動「萬隆聯合辦公大樓附設變電所新建工程」,計畫將地上變電設施地下化,遷至大樓地下的空間。但由於居民對電磁波有疑慮、地方意見高度分歧,2019年新大樓竣工後,台電遲遲無法進行新設備的採購、裝機及測試。多數居民的期待,一再落空,地方發展因此中斷,地下化工程遙遙無期。
2021年底,萬隆變電所發生大爆炸,王閔生為此當面向蔡英文總統、 蘇貞昌院長請命,除了分享自身召開超過10次地方協調會的經驗與努力外,也重申地下化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終於,延宕多年的地下化工程突破瓶頸,中央立即正式啟動萬隆變電所地下化。
過程中,王閔生擔任居民與經濟部、台電溝通的橋樑。最終,成功爭取多項具體作為,讓民眾接受、讓地下化工程得以誕生:
地下變電設施退縮50米
要求台電地下變電設施與民宅的距離必須達50米,消除民眾對於地下設施與民宅過於接近、擔心電磁波太強的疑慮。
加裝電磁波監測器
為解決民眾的擔憂,王閔生也要求變電所大樓周遭設置5處電磁場監測器及1 具顯示器,讓周邊居民可以即時看到周遭電磁波的數據,不用擔心受怕。
參訪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的參訪,讓民眾得以想像未來的面貌,是溝通成功的重要環節。至今台電已多次且持續安排當地民眾,參訪借鏡板橋新民地下化變電所的成功案例。
敦親睦鄰方案
台電也開闢變電所大樓旁12米道路,優化當地交通;並開放大樓1樓騎樓空間給社區居民,做為活動空間借用,讓台電真正融入地方,敦親睦鄰。
將再上層樓轉戰立委的王閔生表示,已成功推動萬隆變電所地下化,未來仍將持續督促台北市政府,必須預先進行原址都市計畫開發的討論,超前部署,趕緊針對未來騰出的空間進行規畫,讓地方發展沒有等待期、建設沒有空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