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戴手套不等於乾淨!醫:還是要正確洗手才防疫

在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日益嚴峻的今日,正確的手部衛生觀念顯得格外重要。多家醫療院所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舉辦一系列宣導活動,向醫護人員及民眾傳達「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的關鍵訊息。

新竹臺大分院攜手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IPCAS)聯盟群組,串聯12家醫療院所與診所同步連線舉辦活動。院長余忠仁指出,感染控制從每一次正確洗手開始,是最簡單卻最關鍵的防線。副院長盛望徽強調,手部衛生不僅是醫護人員的專業要求,更應成為每位市民的生活習慣。

彰化基督教醫院同樣積極推廣手部衛生觀念。副院長林慶雄強調,即使戴上手套,也無法取代正確洗手的重要性。感管中心主任陳昶華表示,徹底清潔雙手是醫院感染控制最重要的事,養成勤洗手的習慣,能保護自己,也保護病人。

國泰綜合醫院則由院長簡志誠親自帶領高階主管,向醫護與民眾傳遞正確觀念。簡志誠指出,日常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勤洗手是阻斷病菌傳播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內科部副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陳立羣提醒,相較於酒精搓手液,使用肥皂洗手更能有效去除95%以上的細菌與病毒。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共同舉辦記者會,推廣正確手部衛生觀念。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師黃建賢指出,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國人落實手部衛生,使得呼吸道及腸胃道感染大幅減少;但疫情後防疫鬆懈,反而讓流感、諾羅病毒、腸病毒與沙門氏菌等疫情再度攀升。

各醫療機構紛紛強調「洗手五時機」的重要性。對醫護人員而言,包括接觸病人前、執行清潔或無菌技術前、接觸病人血液或體液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一般民眾則應記住生活中的五大時機:吃東西前、上廁所後、咳嗽或擤鼻涕後、接觸孩童前,以及返家後。

為深化手部衛生觀念,各醫院也設計了許多互動性強的宣導活動。如新竹臺大分院設置「宣示簽名牆」、「洗手知識快問快答」、「洗手UV燈檢測」等互動關卡;國泰綜合醫院則設計「洗手體驗箱」遊戲,讓參與者實際體驗手套脫除後手部仍可能被污染的情況。

專家們一致呼籲,正確洗手不僅是保護自己,更是守護全家人健康的關鍵。無論是否戴手套,使用前後都必須洗手。尤其是某些病毒如腸病毒、諾羅病毒等對酒精抵抗力強,更需要透過「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來防範。在後疫情時代,維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將能有效預防各種傳染病,為公共衛生築起堅實的防線。

Related Posts

1 of 2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