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常見清粥小菜配菜「豆棗」的製作過程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一名商行小編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原來大家熟悉的紅色豆棗,其實是由炸過的豆皮製成,再經過調味烹調而成。
據小編透露,豆棗的製作過程是將炸過的豆皮邊煮邊加入砂糖、鹽、麥芽糖、醬油等調味料。有些廠商還會加入少量麵粉,以增加油炸後的口感。這個冷知識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驚訝和討論。
許多網友表示對這個發現感到震驚,尤其是一些不喜歡豆皮的人。有人留言說:「我討厭的豆棗居然是我最愛的豆皮做的,天啊!」還有人表示:「我最討厭的食物是豆皮類製品,火鍋裡出現豆皮我會翻臉那種,但我超愛豆棗欸。」
然而,也有不少人表示儘管知道豆棗不健康,但仍然非常喜愛。有網友說:「很不健康但我超愛…我甚至可以單吃嗑完一包,現在不敢買了。」另一位網友則說:「原來是超級加工食品,真好吃,來吃一碗壓壓驚。」
值得注意的是,營養師蔡宜庭曾提醒,豆棗其實是隱藏版的高鈉食物。每100公克的豆棗含有854毫克的鈉,即使只吃一小碟(約25-30公克),也會攝入約256毫克的鈉。因此,食用時務必要斟酌用量。
除了豆棗,還有網友分享了一些關於素食加工食品的見解。一位曾在素食加工廠工作過的網友表示,許多素食料理的原型其實都是由豆皮加工而成的。
這則新聞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食品加工過程的關注。雖然豆棗深受喜愛,但其製作過程和營養成分也引起了一些擔憂。專家建議,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健康。
總的來說,這個關於豆棗的冷知識不僅讓人對日常飲食有了新的認識,也提醒了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要注意營養均衡。無論是喜愛還是驚訝,這則新聞無疑為大眾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日常飲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