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中國打造人形機器人工廠 砸1370億產業基金打造AI生力軍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科技戰方興未艾,中國正致力掀起一波由人形機器人驅動的「AI生力軍」熱潮。根據《路透》報導,位於上海郊區一座大型倉庫內,數十台由操作員控制的人形機器人每天工作17小時,反覆練習「摺衣、開門、製作三明治」等基本工作,以累積大量真實任務數據,並藉此訓練「機器人大腦」。

這座由新創公司AgiBot營運的資料生成基地,正是中國推動「具身AI(Embodied AI)」戰略的縮影。隨著人口老化、製造業人力短缺與美中貿易摩擦加劇,中國政府已明確將人形機器人列為國策扶植重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更親自視察AgiBot據點,並表示「未來這些機器人或許能組成足球隊」。

根據《路透》取得的資料,中國已設立約1兆人民幣(約新台幣4.4兆元)的產業基金,用於支持AI與機器人新創發展。自2023年以來,相關補助金額已突破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00億元),包括深圳、北京、武漢等地更祭出高額獎勵與免費辦公空間吸引企業進駐。

除了硬體製造能力橫掃全球,資料優勢也成為中國AI機器人加速進化的關鍵。與生成式AI仰賴龐大網路文本不同,具身AI需要訓練模型掌握如「端水」、「堆貨」、「穿衣」等實體任務。AgiBot與上海政府合作,在租金全免的廠房內,部署約百台機器人進行高品質數據生成,新興產業「模型訓練場」逐漸成形。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國目前約掌握全球90%人形機器人零組件供應鏈,加上物流效率極高,具備大幅壓低成本的優勢。以今年為例,一台人形機器人的物料成本初估約35,000美元,若零件完全產自中國,到了2030年的機器人成本有望壓低至17,000美元,遠低於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需5至6萬美元成本。

今年有31家中國企業推出36款人形機器人原型,遠超過美國推出的8款機器人;其中包括Unitree、優必選(UBTech)等品牌,已宣布進入量產階段,展現中國致力搶攻全球市場的決心。

然而,隨著AI機器人逐步進入產線,勞工替代效應也引發政府高層關注。在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多位代表建議設立「AI失業保險制度」,為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人提供半年至一年保障。中國目前有約1.23億人從事製造業,就業結構變化勢將衝擊社會保險體系。

儘管如此,中國仍將AI機器人視為解決人力瓶頸的重要方針之一。根據中國官方2023年發布的《全國養老服務發展規劃》,人形機器人將被廣泛應用於長照場域。螞蟻集團近期也成立新公司「螞蟻靈博科技」,將研發聚焦於協助長者起身、拿包裹、收納環境等生活輔助機器人。

Related Posts

1 of 2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