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罷免有2種? 菩薩不語 選民搖頭

總統賴清德就職屆滿一周年前夕接受媒體專訪,外交、內政持續抒發己懷,但一年來執政黨到底做出什麼豐功偉業,難免還是要提提大罷免。特別的是,賴總統繼「更大的民主」,又為政治學提出新定義,稱罷免還有「善罷」與「惡罷」之分。眼見民進黨鼓動的大罷免就要大成宮,賴總統不掩得意地表示,之前就告知在野黨領袖,約束其立委「順應民意」就不會被罷免。聽得大家滿臉黑人問號。立委不就是民眾一票票選出來的民意代表嗎?要順應誰的民意?總統的「罷免有2種」,說到底,恐怕還是難掩為扳回國會劣勢,欲翻桌重選的託辭。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一周年的媒體專訪中,提出「善罷與惡罷」的概念,企圖賦予充滿爭議的全台大罷免更多的正當性。畢竟,舉世皆無前例。執政黨與罷藍團體合作無間,全台風風火火。目前看來,雖未達到賴總統曾經指示的35席國民黨立委一個都不能放掉,但30席完成二階連署應沒問題。執政黨果然是大罷免大成宮,無論賴總統如何遮掩,光是「大罷免大成宮」這口號就是出自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之口,執政黨著墨之深,民眾絕非瞎眼。

為了給創民主國家先例的大罷免一個正當性,賴總統竟然說罷免有2種。試圖區分民進黨所支持的罷藍行動為「善罷」,而藍營的反制行動則為「惡罷」。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重要權利,本應是民意對於代議士失職的最後救濟。但賴總統卻創造出「善」、「惡」之別,將合法行使權利的行動貼上標籤。誰發起、誰違法,他說了算。符合綠營利益的罷免才正當?罷綠連署出問題則無限上綱。

賴總統還說,在野黨立委只要「順應民意」就不會被罷免。殊不知,每一位立委,無論藍綠白,能在立委選舉中勝出即是獲得民意支持。民主之可貴,就是對於多元意見的包容並透過民主秩序運作折衝。民眾對於政治傾向與公眾事務看法不可能一致,立委的監督制衡就是代表了背後的選票民意,總統所說的「順應民意」是順誰的意?難不成執政黨意才是民意?

這場所謂的公民自主罷免,實則從一開始就是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政治動員。從柯建銘公開倡議大罷免,到行政院長卓榮泰率行政體系全面開講。甚至傳出民進黨組織動員、分配連署責任額等,無一不顯示這場運動的深綠本質。所謂公民自發,僅是政黨意志的代言人,冠上「善罷」之名,掩不住其政治操作之實。

專訪中,賴總統再度引用佛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意圖表現出高遠哲思與道德高度,但事實上,從執政黨鼓吹並支持大罷免、任由檢調針對在野展開密集調查、搜查、羈押,其作為早已與他自詡的「畏因」背道而馳。當家鬧事,甚至製造社會仇恨與不安,才是導致民主失衡、人民失望的「惡果」。

這場罷免,已不是單純的制度行使,而是一場政黨對抗下的政治豪賭。執政黨試圖將失去的國會主導權透過罷免重新撿回。民主的痛,不在選輸,而在輸不起;罷免的錯,不在善惡,而在背後那隻藏不住的手。

Related Posts

1 of 2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