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48歲女胸悶!醫揪「先天心臟問題」:年輕時無症狀

近日,一名48歲陳姓女性因長期忽視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在例行檢查中被診斷出罹患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屬高度猝死風險疾病。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楊凱文表示,這名患者不僅主動脈瓣膜嚴重鈣化,主動脈還出現近5公分的動脈瘤,更重要的是,她的主動脈瓣為先天性雙瓣結構,而非正常的三瓣結構。

楊凱文醫師解釋,主動脈瓣負責調節心臟與全身血液流動,正常應由三片瓣葉構成。然而,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患者往往在40至50歲間就會出現嚴重的瓣膜疾病或主動脈瘤。根據國外統計,約有40%至60%的雙瓣主動脈瓣患者會出現主動脈瘤或主動脈擴大情形。

針對陳姓患者的情況,楊凱文醫師採用微創手術方式,僅開6公分傷口即完成人工主動脈瓣膜與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成功後,患者術後一天即可轉入普通病房,恢復情況良好。

楊凱文醫師強調,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唯一治療方式就是手術置換主動脈瓣,無法僅靠藥物控制。他呼籲,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患者年輕時可能無明顯症狀,但隨年齡增長,風險顯著提高。建議有家族病史者或出現活動性胸悶、喘不過氣、近似昏厥等症狀的民眾,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Related Posts

1 of 2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