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鼻胃管竟打結!醫師用「這招」順利拔除 患者恢復正常進食

S 1442138 0
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提醒,插入與拔除鼻胃管是侵入性醫療行為,需由專業醫師與個管師執行,民眾切勿自行處理避免受傷。圖:台中醫院 提供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鼻胃管雖是臨床常見的餵食方式,但若處理不當,仍可能潛藏風險。台中一名60歲婦人因腦動脈瘤破裂接受開顱手術,術後因吞嚥困難無法正常進食,醫療團隊安排鼻胃管餵食並進行吞嚥復健。恢復良好後準備拔除鼻胃管時,卻出現異常阻力,進一步檢查竟發現鼻胃管在胃內「打了結」!

S 1442140 0
吳明駿醫師說明鼻胃管在患者胃內揪結彎曲的位置。圖:台中醫院 提供

所幸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立即以無痛胃鏡結合異物夾,成功解開打結管路,順利拔管,避免造成食道或胃部撕裂傷。

吳明駿表示,這名患者接受復健一個月後,已能自行吞嚥,計畫拔管時卻突然感到上腹疼痛,且鼻胃管難以抽出,顯見異常。透過X光檢查後確認鼻胃管在胃腔內打結,經說明後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成功化解危機。

S 1442142
X光片顯示胃部鼻胃管纏繞揪結在一起無法順利拔除。圖:台中醫院 提供

他指出,鼻胃管廣泛應用於無法經口進食的患者,是提供營養支持的重要手段。然而,鼻胃管放置與照護若未謹慎,仍有可能產生如吸入性肺炎、鼻黏膜或食道損傷等風險。

至於本次少見的「鼻胃管打結」情況,吳明駿表示,臨床文獻多為零星個案,可能與鼻胃管置入過深、放置時間過長、頻繁拉動管線或曾接受胃部手術等因素有關。

「大多數患者在鼻胃管打結時無明顯症狀,通常是更換或移除時才發現異常,」吳明駿提醒,鼻胃管應根據材質於每2至4週更換一次。若在拔除過程中遇阻或病人感到不適,務必避免強行拉扯,應盡速就醫,才能保障病人安全、減少併發症風險。

這篇文章 鼻胃管竟打結!醫師用「這招」順利拔除 患者恢復正常進食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