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賴清德今天上午發表“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的就職周年談話,兩岸關係篇幅不多,僅在媒體提問時談到,論調也相對中性。對此,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向中評社表示,對照賴這幾個月的強硬作風,實在不符常理,只能說事出必有因,勢必是美國的壓力。 黃奎博強調,所以台灣問題還是取決於中美談判的框架,如何發展要看中美談判進程,如果他們談判沒有惡化,美國對台灣的“關注”可能會更明顯,不管是美國在行動上要台灣自我克制,或者在言語上出現類似不支持“台獨”甚至更明顯的字眼,只要美中談判不倒退,這都有可能。 賴清德就職周年記者會兩岸篇幅不多。賴說,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壞者,國際上有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在內,是受侵略者的脅迫,但也重申,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 黃奎博對此表示,很可能是在瑞士日內瓦的中美會談後,中方有非常明確表達對於務實“台獨”趨勢還有做法的關切,這個消息應該從美方再傳到了賴政府。所以對照賴清德這幾個月的說法,賴一點都沒提到兩岸議題,實在是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賴的個性,所以事出必有因,只能說是美國壓力。 ![]() 黃奎博說,另外一個可能性是中國大陸的壓力,說不定賴政府這邊有些情資,再繼續對抗下去,大陸可能會採取更高壓的手段,但這可能性相對小。 談到這是否可能為賴清德的政策轉向,或者只是待風頭過去的暫時策略? 黃奎博認為,要看中美談判的進程,如果談判沒有惡化,可能美國對台灣的各種關注會更明顯。但如果雙方談判進一步退兩步,這時候難保某些美國官員可能會考慮把台灣拿來當成和中方談判的籌碼,這時候他們怎麼看待台灣問題就喊難說。 黃奎博強調,所以台灣問題仍是在中美談判框架中,台灣自己的自主性有限,所以蔡英文跟賴清德一直講說台灣可以自己當棋手,這種自我民族主義喊話式的說法,遇到現實一戳就破了。 |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黃奎博:賴清德談兩岸論調相對中性 勢必受美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