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65歲婦人突吐血送醫 驚見B型肝炎肝硬化併發症 醫師籲高風險族群儘早篩檢

DSC 3998
醫師可透過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提早察覺肝臟異常狀況,避免病情加劇。圖:亞大醫院 提供

【記者/呂宗岳 台中報導】

65歲的張姓婦人日前在用餐時突感不適並大量吐血,家屬緊急將她送往急診。經檢查發現,病因竟是B型肝炎引發的肝硬化,導致食道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為典型的門脈高壓併發症。所幸醫療團隊迅速施行「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EVL)」,成功止血並挽回性命。醫師提醒,B型肝炎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應定期篩檢以防病情惡化。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家禹指出,患者送醫時已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大量失血導致血壓驟降、器官供血不足,情況極為危急。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確診為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若未即時止血,恐將有生命危險。

進一步檢查顯示,張女士血液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病毒量偏高,顯示為長期感染者;腹部超音波也顯示肝臟已硬化,合併脾腫與輕度腹水,證實肝病早已進展,但患者從未察覺任何症狀。

為搶救性命,醫療團隊立即施行內視鏡結紮術,以橡皮圈封住破裂靜脈,有效止血。術後也安排預防性抗生素、β-阻斷劑治療以降低門脈壓力、防止再出血,並啟動抗病毒藥物控制B肝,延緩肝病惡化。

陳家禹解釋,肝硬化會造成肝門靜脈壓力上升,進而導致食道與胃上段靜脈曲張,類似水管膨脹,一旦破裂就會引起劇烈吐血或黑便,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大量出血死亡。

他強調,B型肝炎是台灣常見的沉默殺手,多數人終生無症狀,但一旦出現不適,往往已進入肝硬化或肝癌階段。若能早期發現並接受抗病毒治療,可大幅降低病變風險。

陳家禹呼籲,以下高風險族群應盡早進行篩檢:

  • 有家族肝病病史者
  • 未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
  • 曾共用針具或有高風險性行為者
  • 有慢性疲倦、腹脹、右上腹悶痛等疑似肝病症狀者

建議定期進行抽血檢查與腹部超音波,搭配良好生活習慣,如避免飲酒、控制體重、減少加工食品攝取,有助於維持肝臟健康,遠離「肝」苦人生。

這篇文章 65歲婦人突吐血送醫 驚見B型肝炎肝硬化併發症 醫師籲高風險族群儘早篩檢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Related Posts

1 of 2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