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彭振聲:京華城案與妻子墜樓噩耗交錯的法律與人生關鍵時刻

彭振聲:京華城案與妻子墜樓噩耗交錯的法律與人生關鍵時刻

彭振聲出庭  圖/網路翻攝

南部最大聲/記者 吳有炓 高雄報導

高雄市三民區今天上午發生婦人墜故死者是彭振聲的妻子夏姓婦人(72歲)台北地方法院今天開庭審理京華城容積率弊案,預計勘驗柯文哲、彭振聲等人偵訊錄音,彭振聲開庭前突然接到電話,當場崩潰大哭說:「我是被冤枉的,國家怎麼變成這樣?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檢察官要我的命」,隨後彭振聲律師立刻幫他向法院請假,彭約在下午10時20分左右從台北地院步出,趕回高雄見妻子最後一面
 

一、涉京華城弊案:從資深副市長到被告身份

  • 背景與職務
    彭振聲,曾任臺北市副市長(2018–2022)兼都委會主席,曾主持重大都市更新與容積調整案,累積多年行政資歷 檢調調查重點
    2023 年起,北檢偵辦京華城土地案,調查是否有「圖利不義廠商」行為。彭被訊問是否向柯文哲報告,或由柯指示簽核佔用容積案、是否涉容積獎勵不當圖利業者 。

  • 羈押與限制條件
    2024 年 9 月 2 日,台北地方法院認定彭嫌疑重大,且有滅證串供之虞,裁定羈押禁見兩個月 。與此同時,柯文哲雖也涉同案,但最終以無保回家。

  • 調查過程與立場
    彭振聲曾低調出席議會調查小組備詢,宣稱「嚴守偵查不公開原則,只為還原真相」 然而外界仍關注其行政程序中操作、上呈文簽、議事程序否涉私益。

二、法律焦點與潛在風險

  1. 圖利及收賄罪可能性
    如檢方證實彭透過簽呈或行政干預,為特定業者如威京集團圖利,可構成《貪污治罪條例》「職務上圖利」或「收賄」罪嫌 

  2. 滅證與串證疑慮
    法院羈押理由包括滅證風險;若檢調掌握相關證物、訊息有被銷毀或串供線索,可能加重法條適用。

  3. 行政程序透明化需求
    例如游淑慧質疑三份關鍵公文未交由市長簽辦而直接上交,彭是否僅履行政令或實質決策,將成司法審查重點 

三、妻子墜樓,突發家庭悲劇

  • 事故經過
    2025 年 7 月 1 日上午 9:01,高雄市三民區黃興路某大樓發生墜樓事件,一名 72 歲婦人倒臥中庭,四肢骨折,當場死亡,後證實為彭振聲的妻子夏姓婦人

  • 法律調查方向
    警方初步排除他殺,現進行監視器調閱與家屬訪談,尚未確定是否為意外或自殺,須進一步調查。

  • 庭外情緒失控
    彭今晨前往準備程序庭出庭時接獲噩耗,庭外崩潰痛哭,「我是冤枉的」、「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等言辭重現現場情緒氛圍 法院已批准請假,讓其返回高雄奔喪 。

四、公眾影響與輿論壓力

  • 法律與情感壓力並重
    此案同時涉及嚴肅司法調查與突發家庭悲劇,引發外界對彭心理狀態及審判程序是否受個人因素影響之新疑慮。

  • 政治操作風險
    媒體與社會可能關注檢調是否因其悲情境遇偏離嚴謹調查進度,同時也讓其政治形象複雜化,未來可能影響證據呈現與審判公平性評估。

五、下一步關鍵觀察偵查與起訴動向

  • 彭是否將被起訴圖利罪名,並進入審理程序。

  • 家庭悲劇與輿情關連
    若調查顯示其妻輕生或事故涉及精神疾病,將引發公共對被告心理狀況與生活壓力的新討論,也可能被辯護方用以主張其承受事件壓力,請求程序考量。

  • 政治效應與透明化壓力
    彭身為民眾黨高階政治人士,此案將測試政黨推動行政改革、透明政治與自律公職人員的決心與實力。

彭振聲案正處於司法與家庭危機交織的關鍵時刻:如今面對圖利調查與妻子墜樓悲劇,無疑是人生劇痛與法律試煉並行。未來數月,將是辯護與檢調角力的主舞台,也是彰顯臺灣司法是否能在情感與條文間維持冷靜與公正。

※自殺警語: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Related Posts

1 of 3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