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林世賢市長力邀印度台北協會 彰化產業挺進印度市場 掌握5大兆元商機

商傳媒|記者王米恩/彰化報導

2025年7月3日,由印度台北協會、外貿協會、彰化市公所聯合舉辦的「印度產業說明會」於彰化盛大登場,現場吸引眾多企業代表出席。會中由彰化市市長林世賢親自邀請印度台北協會會長葉達夫蒞臨發表專題簡報,深入說明印度經濟發展現況與投資趨勢。

葉達夫會長南下彰化直言:印度正缺台灣技術!期盼與中部產業界密集交流搶攻南亞市場。圖/王妙琴

本場說明會同時邀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南亞組組長施育龍、德國北德技術監測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季陳基、世界公民ESG企業永續經營協進會講師等專家,一同剖析台灣產業如何搶搭「印度成長列車」。

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中區委員會前主委游富洋(左),陪同印度台北協會會長葉達夫(中)7月3日上午前往彰師大,探望在校的87位印度藉學生。圖/王妙琴

為何印度?六大優勢凸顯市場潛力

葉達夫會長指出,印度正躍升為全球關注的製造與消費大國,具備以下幾項關鍵優勢:

龐大內需與人口紅利:全國人口已超過14億,消費動能持續攀升。

政策積極扶植:針對新能源車、航太、製藥、工具機等新興產業,政府祭出高達55%補助,吸引外資與本土資金齊進駐。

基礎建設加速擴張:擁有全球第2大公路、第4大鐵路網,及7500公里海岸線,智慧工業城市快速發展。

中東非洲拓展據點:印度與中東、非洲長期互動密切,是台灣業者拓展該區域的「跳板」。

人口與勞力優勢:例如北方邦(人口1.8億)勞動力成本低、補助豐厚,成為台商布局首選之一。

友台氛圍濃厚:印度政府明確把台灣列為重點合作國家,提供政策與行政便利。

五大機會產業台灣不可錯過

一是,電動車與充電設施:超過2.6萬座公共充電站已建成,政府目標數年內衝刺至百萬座。特斯拉、比亞迪、TOYOTA等國際車廠皆已在印度設廠,部分台廠也已參與供應鏈。

政府提供生產與消費雙向補助,鼓勵外商進駐。

二是, 航太與衛星科技:印度航太產業正快速崛起,2025年投資規模達17億美元,未來還將追加40億美元投入。2025年已成功發射12顆衛星,全年目標達50顆,顯示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齊增。

三是, 製藥與疫苗產業:印度為全球第14大藥品生產國,占全球4%製藥經濟份額,且是美國FDA認證最多的國家。預估產值將由2022年的500億美元躍升至2030年達1300億美元。疫苗開發技術領先,具備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市場優勢。

四是,工具機與加工設備:印度為全球工具機第3大市場,其中動力電機、加工設備排名全球前2。台灣可望在軸承、鑄造、鍛造等領域補足缺口,彰化多家相關廠商已有出口經驗。倡議形成台灣企業群聚式供應鏈生態圈,共進印度、共同設廠降低單一風險。

五是, 基礎建設與智慧城市:包含道路、港口、鐵路、航空的龐大基建計畫正持續推進。目前已有3座智慧工業城市落地,去年台灣代表團已前往考察。2030年前預計完成35個大型物流園區與11條產業走廊,帶動相關設備與營建商機。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南亞組施育龍組長表示,早在13年前便與現任部長郭智輝共同訂下「人才、企業、產業」三大發展目標,作為我國深耕南亞市場的核心戰略方向。圖/王妙琴

台商投資動能強勁,正是進場好時機

目前外資(FDI)金額約為12億美元,加上來自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資金匯入,總額已突破60億美元,其中富士康就佔約35億,顯示大型企業早已積極卡位。葉會長鼓勵更多中小型業者加入供應鏈生態圈,一起搭上印度製造與出口的順風車。

印度BIS認證助打開市場入門磚

說明會中,德國北德技術監測顧問公司經理季陳基也解析了印度BIS商品檢驗制度。他表示,針對輸入印度的機械、電機、建材產品,BIS為必備認證,等同於產品的「護照」。台灣廠商應儘早取得標章與認證,有助順利拓展市場。

林世賢:印度是下個製造奇蹟!充電樁、航太、製藥、工具機 彰化產業正是時候進場與轉型

印度正值產業升級與基礎建設爆發期,台灣企業無論是製造業、設備供應商、原料商或系統整合商,皆可從中找到角色。未來,透過產業鏈整合與政策對接,台印合作可望寫下新一頁。

「台印連線正式啟動」林世賢市長攜手印度台北協會,為彰化企業打開南亞金鑰。圖/王妙琴

Related Posts

1 of 3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