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尋覓知音:新竹南管文物展開幕典禮


▲市定古蹟長和宮附設「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舉辦「尋覓知音:新竹南管文物展」。(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市市定古蹟長和宮附設的「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將於13(日)下午1:30舉辦「尋覓知音:新竹南管文物展」開幕式,邀請愛好南管、關心新竹南管傳統戲曲發展者參加,更邀請台南著名南管館閣「南聲社」館先生張栢仲暨「南聲囝仔」蒞臨唱奏南管知名曲目,希望透過史料有系統整理並展示新竹地區南管發展歷程、相關歷史文物、演出型態以及樂器等,以實務、圖像、聲音,展現曾在竹塹流蕩超過2個世紀的南音舊事。


▲展場一隅。 (圖/記者蔣彤雲攝) 

為迎接即將登場的尋覓知音:新竹南管文物展,特別將每月月底例行的金長和講堂提前於7月13日(日)上午辦理,作為展覽開幕序曲,邀請同好一起觀賞臺灣首部南管紀錄片,映後並由導演陳詩芸與孫致文副教授座談,帶領大家深入理解這門古老藝術的美與堅持,重回那段動人的聲音記憶。

「尋覓知音:新竹南管文物展」由長年研究並參與竹塹地區傳統音樂活動的中央大學中文系孫致文副教授策展
,孫教授指出,清末至日治初期新竹市居民中,福建泉州府籍移民裔,即佔84.6%,居高度優勢。泉州傳統音樂「南管」,自然也隨移民傳唱於新竹。「南管」聲調輕柔婉轉,與北管的豐富喧騰截然不同,卻都是早年新竹地區居民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但在步調緊湊的科技城中日益式微,現今,新竹人已難再隨處聽聞泉州音、南管曲。


▲展場一隅。 (圖/記者蔣彤雲攝) 

孫教授說,早年,南管館閣「玉隆堂」、「崇孟社」活動範圍在長和宮周遭,「長和南樂社」甚至創設於長和宮,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受託保存多件南管文物、文獻,特籌畫南管文物展,在既有的「新樂軒風華」北管文物展廳外,另闢特展區,展示這批珍貴的在地南管文物。

孫教授表示,特展標題「知音」二字,擷自雅好古樂的竹塹先賢林占梅的一幅墨跡為展題關鍵詞,不僅因為清代的「金興堂」、「集賓社」與潛園林家有關,更期盼借此二字尋覓新竹泉州音、南管曲的「知音」。
 
展覽期間:114年7月8日起至115年6月30日止
展覽地點: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
地址:新竹市北門街135號 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3樓

Related Posts

1 of 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