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時報/記者侯姵伃嘉義縣報導〕心跳是反映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當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發生時,也許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卻可能大幅增加中風、心臟衰竭的風險。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於7月12日上午舉辦「心動列車—清心俱樂部病友會」,由心臟內科主任李易達醫師分享「心臟吶ㄟ怦怦猜 醫師講乎你瞭解」,並邀請芳療講師陳冠秀分享「健康芳療紓壓手作」,教導病友以精油調節生理與情緒狀態,進而達到身心平衡與增進健康,現場並安排30秒心房顫動篩檢,幫病友偵測心律狀況。
李易達醫師指出,心悸是指明顯感受到自己心臟的跳動,且通常會伴隨著不適感,除了緊張所造成的心悸之外,更要留意心律不整的相關症狀。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但心律不整的病人,心臟的跳動速率或節律不正常,常見的症狀包括胸悶、心跳加速、冒汗、時常感到心臟跳不停、心跳緩慢、喘不過氣、感覺頭重腳輕,嚴重時甚至會昏厥。
造成心律不整發作的危險因子包括心臟疾病、肥胖、藥物治療、慢性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代謝異常疾病、電解質失衡、自律神經失調、老化、壓力,以及刺激性飲品,如咖啡茶、酒等。李易達醫師指出,心律不整的類型包括心臟搶拍(早期收縮)、心臟多一條傳導路線 (繞迴路),以及心臟異常放電(如心房顫動、心房心搏過速、心室心搏過速)等。
要如何知道有沒有心律不整?李易達醫師分享,可以透過量脈博、量血壓(可偵測心律不整機型)、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穿戴式裝置、心電計、7天或14天心電圖、植入式心律監測器等方式診斷。尤其隨著科技進步,穿戴式智慧型装置(如智慧手錶、心律監測器)能隨時監測心跳變化,幫助早期發現心律異常。這些裝置能在日常生活中即時記錄心電圖或偵測心跳不規則,提醒使用者及早就醫,進行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及時介入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問題,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李易達醫師指出,心律不整的治療,依照病情的不同,有些病人只要使用藥物即可控制病情,但有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副作用造成病人不舒服,則可以考慮電燒治療,若是心房顫動,可選擇冷凍消融治療,或是最新的脈衝場消融治療,藉由隔離肺靜脈亂跳的電流,改善心房顫動,此外若是病人發作時會昏倒,有生命危險,則需置放植入式自動去顫器,當病人心律不整發作時可即時電擊救命。
情緒健康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一項研究,憂鬱症患者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8倍。此,次病友會邀請芳療講師陳冠秀護理師分享「健康芳療紓壓手作」。她以事先準備的精油帶領病友們進行嗅吸體驗、精油肩頸紓壓體驗等,感受精油放鬆情緒、減輕壓力、緩解肌肉痠痛與疲勞等益處,活動最後還帶著病友自己動手製作芳香乳液,將芳香舒眠的乳液帶回家,讓精油帶來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