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賴總統領軍的「防衛韌性」不敵丹娜絲風雨?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滿月記者會上,信心滿滿地宣布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親自擔任召集人。他聲稱將從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面向著手,全面強化台灣的社會韌性,讓台灣面對戰爭或災難時不致崩潰。然而,一場丹娜絲颱風,卻讓賴總統引以為傲的韌性體系轟然潰敗。從總統發言惹議,到體系的調度失靈,「口號治國」莫過於此。

此次颱風重創台南、嘉義等地,賴總統親赴災區視察,但面對災民盼望國軍協助清理家園,他卻冷言以對:「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國軍」、「社區要自救」、「屋頂要自己爬」。這些話不僅冷漠刺耳,更與他所倡「苦民所苦、民胞物與」的領導者形象背道而馳,簡直讓人懷疑,所謂的「全社會防衛韌性」是否只是官樣文章。

事實上,根據《災害防救法》第37條,國軍於發生重大災害時應主動協助防救工作。南部災情如此嚴重,國軍本應第一時間投入支援,當眼前災區滿目瘡痍、老弱無助,總統的選擇卻是繼續演練、拒絕支援,不禁令人懷疑所謂「演習視同作戰」,難道只適用在軍事情境,不包含天災的應變?

賴總統一句「自己爬」,竟成了真實悲劇的預告。嘉義六腳一名八旬老翁,因無人協助修繕屋頂而自行攀爬,不慎墜落身亡;台南七股一位阿嬤因為停電只能靠蠟燭照明,卻葬送在蠟燭傾倒的火海。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死亡,卻因政府的消極變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令人不解的是,賴政府高舉「韌性」大旗,卻在最需要展現韌性的時刻失能崩潰。不僅中央調度遲滯,地方政府如台中市主動支援南部,還被綠營側翼批評「作秀蹭災」,漠視受災戶還在等待清理家園、電力恢復、基本物資到位。更諷刺的是,與「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關係密切的黑熊學院,號稱要訓練民間防災能力,災變當前卻只在臉書呼籲下載「防災E點通」App,堪稱紙上談兵的最佳寫照。

這場風災無疑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政府防災系統的斷裂,也照出總統領導風格失焦。賴清德一手打造的「防衛韌性」願景,原該是一場國家整合動員的試煉,如今卻變成一場令人心寒的官僚秀。宣示容易,行動困難;演習可以重來,生命卻無法重啟。

賴總統若真心要建立一個防衛韌性的台灣,不能只在記者會上設委員會、談主軸,更應在風雨交加中挺身而出,捲起袖子與人民站在一起。當災民伸出求援的手,總統的回應不該是「不能靠國軍」,更不該是「自己爬」。唯有放下傲慢、真心苦民所苦,台灣的韌性才可能從政治宣傳走向真實體現。

Related Posts

1 of 3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