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動保組織抗議野柳海洋世界違法繁殖小海豚事件 海保署回應說明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有關今日動保組織抗議野柳海洋世界違法繁殖小海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補充說明,申請單位財團法人私立海洋動物園教育基金會於113年7月27日自然繁殖一隻印太瓶鼻海豚幼豚,母豚受孕時間是在計畫核准期間內,但幼豚出生時間確實逾期,因基金會未完備展期程序,海保署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裁罰,並表示未來將不再核發該基金會瓶鼻海豚繁殖計畫許可。同時已成立「海洋保育類鯨豚展演轉型輔導小組」,積極輔導業者轉型,朝向兼具教育意義與動物福祉的展演型態發展。

海保署說明,繁殖計畫是由基金會於109年依野保法31條規定提出,計畫目的是希望透過觀察與記錄印太瓶鼻海豚於圈養環境中之聲波互動、繁殖與伴養行為等生理與生態資料。新北市政府於109年完成初審後函送海委會,海委會依法核准基金會自110年1月1日至111年12月31 日辦理前述自然繁殖計畫。基金會於計畫屆期前申請展延,海委會基於依法行政前提下,同意延長至112年12月31日止。

海保署進一步說明,新北市政府於113年8月27日通報海保署,基金會於113年7月27日自然繁殖一隻印太瓶鼻海豚幼豚。母豚受孕時間雖然是在計畫期間內,但幼豚出生時間確實逾期,且因基金會未完備展期程序,海委會於113年11月依據野保法裁罰基金會。根據健康報告顯示,目前母海豚的整體活動力與採食狀況均正常,持續照顧幼仔,而幼海豚目前正值哺乳期,並已開始嘗試咬食餌料。

海保署強調,有關野柳海洋世界,經輔導小組實地訪視時,曾指出展示空間有限,表達不宜再進行繁殖。海保署基於鯨豚福祉與飼養環境空間考量,未來將不再核發給該基金會之瓶鼻海豚繁殖計畫許可,並善盡嚴格督導之責。

海保署補充,鑑於社會上對海洋哺乳類動物展演行為之關注,海保署於113年1月22日及25日召開兩場「研商海洋保育類動物禁止展演事宜」,廣邀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專家學者、業者、動物保護團體,聽取各界建言,會議共識應以圈養動物之福祉為最高考量。為推動鯨豚展示之教育轉型與福祉提升,海保署於113 年組成「海洋保育類鯨豚展演轉型輔導小組」,成員涵蓋學者、專家、動物保護團體及地方政府代表,針對國內兩家主要業者(野柳海洋世界及遠雄海洋公園)的展演內容進行輔導,以協助調整朝向具有教育意義之展示為目標。

為全面檢視國內鯨豚個體之福祉狀況,海保署已委託專業團隊執行「圈養鯨豚動物身心行為評估工具建置與應用」及「114-115年國內圈養海洋哺乳類動物福利評估」等計畫,包含檢視飼養環境、設施條件及動物個體行為與健康狀態。此評估結果將作為未來要求改善展示條件及提升福祉的重要依據。另針對本次自然繁殖之母豚與幼豚,海保署將於近日邀集新北市政府、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動保團體及業者召開後續處置研商會議,以聽取各界對於海豚之後續照護及安置方式建議,期能提供動物更為妥適之照護與福祉保障。

 

Related Posts

1 of 3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