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丹娜絲風災讓綠營治水神話現形

丹娜絲颱風過境十天,台南沿海重災區依然一片狼藉,屋頂掀飛、電力癱瘓、通訊中斷,許多長者甚至還在苦等帆布遮風避雨。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忍不住質疑,「前瞻計畫8800億」花去哪了?官員勘災淪儀式,卻未見水利等相關官員,痛心台灣基礎設施出了什麼問題?

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嘉南許多重災區居民多以長輩為主,新聞畫面中我們看到基層里長焦急穿梭,有人率志工協助清理倒塌房舍、加蓋帆布、搬運家具。地方里長直言,「政府應投入更多經費與大型機具支援,災區多是老人家,根本無力自救。」一句話點出了災情未止的癥結,資源錯置、體系失能。

當年被民進黨大力鼓吹、號稱將徹底升級台灣基礎設施的「前瞻計畫」,編列高達8800億元;針對電網強韌更編列了5645億元。結果這次颱風一來,台南創下史上最慘重的電力災情,電線桿倒塌數遠超2015年蘇迪勒颱風紀錄。這些預算到底花到哪裡去了?民眾看到的不是「強韌電網」,而是「韌性崩壞」;不是快速應變,而是漫長黑暗。

令人不解的是,民進黨在台南執政逾25年,中央也連續執政超過9年,賴清德本人曾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如今貴為總統。民進黨若真有心強化南部基礎建設,豈會讓台南電網如此脆弱?甚至連通訊基地台也遲遲未恢復,居民無電、無訊號,只能靠車燈照明度日。

根據台電說法,台灣電纜地下化比例高達44.3%,已遠超日本與韓國;既然如此,為何偏偏台南重災區宛如第三世界?邱議瑩曾質詢高雄沿海電網問題,主張加速電纜下地,卓榮泰也表態支持。但此次災情證明,比起高雄,台南電網的脆弱才是真正危機。難道高雄能做,台南就不能?要比「朝中有人」誰能跟台南比,但一個丹娜絲卻讓人懷疑,以台南鄉親長期對民進黨的厚愛與支持,怎會如此?

當災後十天,受災戶仍無電可用、無工可請,只能在志工協助下搭棚布度日,這不僅是救災失能,更是治理失敗。李鴻源痛批「中央勘災淪為儀式」,並質疑「基礎建設官員去哪了?」這批評不只是針對災後應變,更是指向長年建設政策的虛假包裝。當年行政院強推前瞻預算,立法院幾成橡皮圖章,若最終只是紙上風光,老百姓將成最大受害者。

台南人應該問,賴清德從市長任內到如今中央執政,是否有用心在改善基礎設施?是否有優先關注災害潛勢高、長者比例高的鄉鎮市?還是更在意如何鋪設光電板、打造「綠能政績」?地方建設非不能,而是不為,當政治考量凌駕民生需求,災害就會無情揭穿所有虛假工程。

天災無情,惟靠防災減災政策有效運作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8800億的前瞻計畫與5645億電網靱性計劃的進度與成效,是否該認真檢討了?

Related Posts

1 of 3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