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民心終將收回權力 罷免慘敗是台灣民主的自我修復

圖/示意圖

7月26日的大罷免投票結果塵埃落定,泛綠陣營慘遭滑鐵盧,25處戰場全軍覆沒,這場被視為民進黨豪賭的政治行動,最終成為自毀長城的典型案例。對賴清德總統而言,這是一次徹底的政治敗北不僅未能削弱在野力量,反而戳破了總統權威的「紙老虎」假象,讓他在黨內外的掌控力瞬間鬆動。

這場大罷免從一開始就缺乏戰略智慧。民進黨錯估情勢,忽視選戰的「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在沒有重大民意逆轉的前提下,硬把戰線全面拉長,最終催出原本鬆散的藍營票源,將中道理性選民也推向反感。罷免動機被視為純粹的權力鬥爭,失去正當性,讓原本以高動員力為優勢的綠營,反而陷入全民對抗的困境。

更大的問題在於賴清德的領導風格。他未能超然止血,反而親自下場力挺,等於承認這是一場由執政黨主導的政治鬥爭。失敗後的後座力直接打在總統本人,黨內「非賴」勢力勢必反撲,檢調與行政體系未來的配合度也將大打折扣,跛腳總統的命運已成定局。

蘇一峰歸納敗因十項,從戰線過長、罷免領銜人爭議,到能源政策錯誤、救災不力、青鳥側翼過度出征,都反映民進黨長期執政後的傲慢與失能。柯建銘固然是罷免案的推手,但賴清德的拍板與不知進退,才是讓全黨陷入火坑的關鍵。

這場罷免戰並非藍白的勝利,而是民意再一次強烈示警 — 權力來自人民,也終將被人民收回。接下來,賴清德若不痛定思痛、承認戰略性錯誤並啟動朝野和解,只會讓黨內外危機進一步擴大,台灣民主也將持續陷於內耗與撕裂之中。

Related Posts

1 of 3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