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立秋養生大作戰!6大潤肺食材、5招養生秘訣大公開

立秋已於8月7日到來,標誌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季即將來臨。然而,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引發「秋燥傷肺」,導致乾咳、喉癢、便秘、皮膚乾裂等不適症狀。中醫認為,立秧是由熱轉涼的轉折點,也是調養身體的黃金時期。

中醫表示,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秋季養生應以滋陰潤肺為主,選擇甘潤清熱的食材。以下是6種適合秋季食用的養肺食材:

梨:清熱化痰,潤肺止渴。
蜂蜜:潤燥止咳、通便。
山藥:補肺脾腎,提升元氣。
蓮藕:健脾養胃、潤燥止咳。
百合:安神潤肺,改善乾咳與失眠。
沙參:養陰清熱,常入潤燥中藥配方。

除了飲食調理,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養生妙招可以幫助我們度過乾燥的秋季:

早睡早起:順應節氣變化,早睡早起有助於養精蓄銳,使肺氣得到舒展。
適度運動:立秋後宜選擇平緩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慢跑、快走等,幫助強健肺功能。最佳運動時間為早上7:00至9:00,此時肺臟功能最強。
多喝溫水:每天應保證喝水1500至2000毫升,少量多飲,小口慢飲,以自然冷卻至40℃左右的白開水為宜。
開懷大笑:大笑可以幫助身體吸收更多氧氣,增加肺容量,促進肺部氣體交換。
按摩穴位:常按太淵穴(手腕內側腕橫紋處)和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指並攏處),可以補益肺氣,緩解秋燥症狀。

此外,立秋後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吹冷風:雖然已進入秋季,但暑熱尚未完全消散,不宜過度貪涼,應避免直吹空調、電風扇。
謹慎進補: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貼秋膘」。肥胖、營養過剩,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人群不宜進補。
少吃辛辣:避免食用辣椒、燒烤等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症狀。
少吃寒涼:立秋後應少吃西瓜等過於寒涼的水果,以免傷及脾胃,引起腹瀉。

總之,立秋養生重在順應節氣變化,調整飲食起居,做到養陰潤燥、健脾益胃。只要注意以上幾點,相信大家都能度過一個健康舒適的秋季。

Related Posts

1 of 3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