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影音/天然染尋色蘭陽 引人看見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

影音/天然染尋色蘭陽-引人看見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

記者陳木隆∕綜合報導

正在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登場的「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匯集宜蘭在地天然染工藝同好與團體共117組的作品,譜出宜蘭在地故事的同時,也引人看見「宜蘭染」逐漸形成深厚的基礎樣貌,以及宜蘭文創觀光與永續產業的新活力。

這次展覽由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擔綱策劃,在纖維工藝博物館1A展廳分為:「關於我們,及我們的故事」、「蘭陽植物染色踏查」、「色彩與空間的格局」、「染色·技藝·美感共學」、「土地與豐饒」、「媠色:尋色與顯色」、「活力眾工坊」、「培力:社區很給力」等八大展區,展至9月14日止。


「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展出的部分作品。(圖/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

策展單位說明,「龜蛇把海口的龜」指的是宜蘭外海的龜山島,蛇是指宜蘭海邊南北蜿蜒的沙丘,自古以來,二者遙遙相望一海一陸的守護著蘭陽平原;位處臺灣東北部的蘭陽平原,倚山面海的地理環境,拜東北季風之賜,造就出豐富多樣的優質植物染材,包括金棗、上將梨等果樹,不僅能夠生產好吃的水果,也是很好的天然染材。

近幾年來,在地方文藝工作者的的重視與努力下,孕育出「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會員們紛紛投入天然染色工藝,除了透過課程向老師學習外,更透過展覽、交流與觀摩,逐漸拉開視野,技藝日益精進,佳作連連。


「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部分作品。(圖/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

「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參展作者有:陳慧如、天染工坊、陳麗芬、林麗芬、陳金山、簡薇如、陳惠真、林孟均、鐘彗予、許紋珠、林美雲、游淑芬、林麗芬、陳靜玟、王秀貴、葉芷伶、李吾胡、陳渼茵、陳惠菊、陳淑珍、張麗惠、黃秀珠、陳慧貞、施浴沂、蕭夙真、甯廷芳、張翠芬、張智晞、蕭芷澄、李孟美、莊玫憶、孫翠蘭、巨人染、厝尾頂、未來氏、孟藝坊、小葉布染、紗緹、山麗手作、藍色小屋、芬芳講堂、植風染坊、野孩子創藝空間、粗坑庄手作坊、陳奕婷、陳金儀、113年樹藝景觀所風土植栽與創意經濟班及學員黃永惠、洪惠敏、林麗子、黃惠娟、黃錦齡、黃素雲、林宣佑、游莊照應、蘇惠玲、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等。

這群投入天然染領域已有一段時日的作者,正在纖維工藝博物館用他們的作品,共同呈現「天然染X地方力-臺灣天然染色地方創生故事」的新篇章,歡迎民眾前往參觀,細細尋賞宜蘭專屬的色彩格局。

推薦閱讀: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1 of 3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