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奢華與信仰的界線;一位設計師以Youtube 影片揭露時尚背後的屬靈陷阱

【記者/游宏琦  高雄專題報導】

在國際時尚圈,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品牌設計師——CrossforGod 創辦人,他以信仰為美學底色,將每一件作品視為對上帝的見證。

Cross for god 設計品牌,常以基督信仰為語彙融入於產品中/ 圖 翻攝於 品牌官網。

近日,他透過個人臉書粉絲頁,公布一個 YouTube 頻道發布的影片,點出五個國際知名奢華品牌可能涉及的屬靈問題,提醒消費者在華麗包裝之下,也要看見背後的文化符號與屬靈影響。

他以一支YouTube 影片作為討論起點:〈基督徒絕對要避開的,5個邪惡名牌包品牌!〉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NAT8PCxZc

以此影片提醒,當大眾沉浸於「奢華」「浪漫」「名牌語彙」時,容易忽略某些符號與敘事可能承載的黑暗意涵——時尚會說話,圖像本身就是語言,若未警醒,暗黑權勢可能會藉此悄悄地壯大。

影片內容摘要:五大品牌的爭議符號(影片整理)以下為影片整理摘要(供參考與自行判讀):

• Hermès(愛馬仕):名稱對應希臘信使神 Hermes;被指出現「赫爾莫斯之杖」(雙蛇權杖)等符號,易被解讀為善惡並置、光暗混雜。

• Versace(凡賽斯)以 Medusa(蛇女-美杜莎) 為核心標識,建構「致命吸引力」的敘事結構,神話意象被日常化。

• Balenciaga(巴黎世家):曾出現倒十字、五芒星等符號與爭議影像的並置,被質疑以「顛覆善惡」的視覺語言正常化黑暗符號。

• Gucci(古馳):在特定時期,運用「全視之眼」、金字塔、蛇等圖像,並以宗教場景的反諷手法創作,引發信仰倫理討論。

• Louis Vuitton(路易斯.威登):經典 Monogram 與幾何排列,常被對照「神聖幾何」「光暗二元」等象徵學解讀;限量與等級文化亦容易被投射為「護符式」情感。

[新聞備註]:以上的內容是,影片中的敘述摘要;並非獲得五個品牌商的證實或承認。

電影《梵蒂岡驅魔士》男主角羅素克洛(左)和他所飾演的真實人物加俾額爾.阿摩特神父(右)。(圖/FB@Sony Pictures索尼影業)

魔鬼,總隱藏在您的漠視與華麗包裝

梵蒂岡公認的驅魔神父——阿摩特神父(其故事曾被改編為電影《梵蒂岡驅魔士》),一生參與上萬件驅魔儀式。

他常提醒人們:「當我們嘲笑魔鬼並告訴自己牠並不存在時,那是牠最快樂的時候。」

基督牡羊/圖 翻攝於 Crossforgod 品牌粉絲專頁

信仰美學:Crossforgod 的設計理念

Crossforgod 品牌設計師以 基督信仰為美學底色,將十字、經文、救贖等信仰意象轉化為可穿戴的公共美學。

品牌系列命名(如 Hebrews 4:12、Light of Jesus、Golden Cross、Angel/Thorns)展現了「讓美感承載信念,讓服裝成為價值可被看見的載體」的理念。

基督的臉龐/ 圖翻攝於 Crossforgod,品牌粉絲專頁

從屬靈呼召到國際舞台

設計師在社群中分享,品牌誕生源於一次跪地禱告的生命轉折——在上帝救回父母後,她聽見神的呼召:「去創立祂的品牌,讓祂的子民不被撒旦迷惑。」

儘管沒有服裝設計文憑,品牌仍「直衝國際頂端」,並在高峰時選擇暫停,宣示主權歸於上帝。他在臉書上寫到;從2010 年受洗前,顧牧師對他創立品牌的洞見,至今一路應驗,使她將品牌視為「上帝存在的見證」。

面對時尚選擇,三個該自我檢視問題

人們在面對時尚與奢華品牌時,可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意向:我為何需要它?是功能、美感,還是彰顯身份與虛榮?
  2. 符號:它背後在傳遞什麼價值與故事?
  3. 見證:它會如何影響我與他人的生命?是否與信仰價值觀一致?

    Screenshot

《記者觀點》

這並非獵巫行動,而是一場來自信仰的設計反思。就像萬聖節文化該不該推廣?取決於信仰立場與自我警醒。

設計師的提醒不只是針對品牌,而是對「時尚」與「設計」的深層檢視:美學,是「豐富生命」,而不是-「麻醉靈魂」。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奢華與信仰的界線;一位設計師以Youtube 影片揭露時尚背後的屬靈陷阱

Related Posts

1 of 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