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最大聲/記者 曾志豪 高雄報導
圖/ 黃雀華
號角新聞網 /記者 una 報導
日前(8/2)梅門2025年度鉅獻親子功夫舞台劇《震撼教育》是李鳳山師父將他一生拜師求藝的過程,濃縮在這齣劇裡面,極富教育性、娛樂性,尤其是求道心境的轉變和體悟,非常感人,完全是現代版的武俠劇。李鳳山師父從來不挑學生,創立梅門至今,常遇到身心有狀況的小朋友,來到梅門練武術。從小受過嚴格訓練的李師父,深知教育的重要與鍛鍊的可貴,總是以極大的耐性配合功法、心法、方法、道法,把孩子們一個個訓練起來!
台師大高雄校友會理事長張永芬,也是現任陽明國中校長感動地表示:這部舞台劇完美演繹因材施教、潛移默化的用心,不但改變了孩子的一生,也讓大人和小孩都受教了。舞台上翻滾騰挪的演員們,有聽障兒、妥瑞氏症、亞斯伯格症、癲癇兒等等,原本身心障礙的孩子,透過正統武學訓練,一個個翻轉弱勢為優勢!這正是教育的初心。
佛光山陳柏宇博士觀後直呼:太感動了!太感動了!李鳳山師父是人間神佛,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義,就是逆來順受,歡喜做、甘願受,受教了就可以用歡喜心來面對一切,這是普世價值,成就了世界太平,大同世界就來了!
▲圖/黃雀華
岡山國中徐東弘校長感謝梅門震撼教育的藝術洗禮,內心久久不能平息。這不只是一場戲劇演出,更是一場深刻的生命教育與文化覺醒,也是一堂令人動容的震撼課。整齣戲以「大、平、虛、靜、定」五字為核心,每一字彷彿都在對我們的教育呼喚。梅門的演出讓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重新思索教育的初心與使命。期待讓戲劇不只是舞台上的光影,更成為教育的光,照進我們的每一天。
陽明國中理化名師吳淑芬老師表示「震撼教育」不僅將身、口、意傳授的淋漓盡致,也將生活日常融於教育本質中,讓各種特殊兒都能發揮所長,發展潛能。真的令吾動容與更深度的理解教育與學習。
正春書院院長池學文表示:梅門精神太了不起,令我感動。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正是和我正春書院弟子規聖人訓同功。這次的觀賞也讓我學習很多,受教了。
高雄市教育局幼教科金尚屏科長驚喜地指出:一開場先由一大孩兩小小孩帶領全場起立高唱國歌,讓大家驚喜不已,因為這是以前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非常感動。當弟子要放棄時,老師扮演喜、怒、悲、嚴相多樣角色令人震撼,四相的台詞發人深省。謝幕的演員介紹是特教的孩子,但在李鳳山師父調教下與常人無異,「因才施教」的最佳演釋。
立德國中家長會長陳彥宏表示:整齣戲的核心在於「受」與「尊師重道」,我想社會的紛亂在於每個人都受不了別人的批評與指責,缺乏反省的能力而顛倒是非造成動亂,老師與學生之間造成緊張的狀態,人心不調就會造成天災人禍,社會更需要像李鳳山師父所領導的梅門宗這一股清流來淨化人心及帶給大家健康,這部功夫舞台劇是一場品德教育的演釋,希望未來能多多推廣。
高雄竹後國小陳綵凰校長表示:《震撼教育》以其強烈的視覺張力與深厚的人文內涵,帶給人震撼。開場即以武術與魔術交織,引人入勝;隨後透過李鳳山師父對弟子們的教化展演,引發觀眾對「心、技、道」的思索。演員由大小演員共同演出,孩童與成人在舞台上互動,更顯生活真實與教育意圖。整場戲將功夫文化與生活哲理巧妙融合,不只是娛樂,更適合親子共賞。在笑聲與驚呼中,令人反思師徒情誼、毅力、正向能量的傳遞與文化共鳴,讓人深受啟發,意猶未盡。
恩行公益慈善協會理事長姚少洋表示:這不只是一齣舞台劇,更是一次靈魂的撞擊,是一次對體制、對偏見、對命運的逆風挑戰。姚少洋說:「最讓我動容的時刻~謝幕。」當燈光緩緩亮起,台上的孩子們一一站出來自我介紹,那些看似平凡的孩子背後藏著驚人的真相,他們有人是亞斯伯格症患者、有人患有罕見疾病、有人中度肢體障礙⋯但無法在演出中被看出一絲軟弱。他們動作俐落、眼神堅定、情感飽滿。這樣的演出背後是長期的武學訓練,是李鳳山師父以「以身養心、以心養性」的理念,引導孩子們超越身體限制進入一種內在秩序的修煉,這不只是訓練更是一種「化限制為力量」的典範。當一位罕病孩子自信滿滿地說出:「我喜歡站在台上演戲」,那一刻台下無數觀眾眼眶泛淚我也感動落淚,這不就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嗎?
國際獅子會 300E5區 和平海報主席陳妙貞表示:「歡喜做、甘願受」說起來容易實則又有幾人能做得到呢?透過老師耐心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喜、怒、悲、嚴」的真正意義,進而內化與提升,透過「掃功」進而悟出人生的真諦。梅門培養有身心障礙的初學者,讓學員「學習」從心出發,聽話照做,即使是身心障礙者也都能像正常人一樣,甚至更超越正常人,舞臺上變臉表演的特殊兒令人震撼,從家裡的支持到學院,進而延伸到整個社會,希望透過大家的支持,期待能夠世界巡演,讓世界看見台灣,讓世界更美好。
▲圖/黃雀華
彌陀國中特教班王蓮生導師震撼表示:開場前夕起立高唱國歌,讓大家驚喜不已。身為在特教領域耕耘已逾28年,能看到學生們從懵懂入學,經由三年親師生及校方的努力合作,畢業時宛如脫胎換骨般,以成熟懂事穩定的狀態,完成國中學業,邁向另一階段更高的學習殿堂,其中的成就感就是最好的回饋。
教育可以不靠語言,也能深植人心;教化可以不靠權威,也能讓人轉變。台師大高雄校友會社會公益組呼籲:李鳳山師父以愛療育人心,這股善的力量需要更多社會資源的投入,8/23、24 台北場邀請大家共襄盛舉,把愛傳出去,讓善的延續循環不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