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投书《外交关系》(Foreign Affairs)杂志,阐明变动世界中的外交政策;另有两位政治学者本月中投书该杂志,阐述新型经济安全样态,表明“去风险”可能重塑地缘政治。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与中国关系“去风险”其实很难。
台湾《联合新闻》报导,网路媒体Axios指出,国家安全涵盖经济与军事要素;苏利文认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经济政策让美国更不安全,国会两党议员也赞同这点。
美国的作为会对全球经济平和与繁荣,能否持续造成深远影响,且无简易解决办法。
苏利文:美中双方互相依赖
根据苏利文在《外交关系》的问斩,他指冷战“在两个依赖程度极低的强权间爆发”,而当前竞争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因为“美中在经济方面相互依赖,这场竞争是真正的全球竞争,而非零和博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者法洛(Henry Farrell),与乔治城大学外交事务学系教授纽曼(Abraham Newman)共同撰写的文章,则指中美双方“脣亡齿寒”。
1980年代中期,约40%的美国出口需要政府核准,且这些贸易对象几乎仅限“自由国家”。
柏林围墙倒塌后、冷战结束,宽松规范扩大全球贸易,中国突飞猛进,美国却依然使用冷战时期的工具,如《国防生产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法洛与纽曼一致认为,相关工具已不合时宜。
学者:对于去风险化各国概念模糊
无论是苏利文或法洛与纽曼的投书,都试图在美中不脱钩的基础上,寻找“去风险”的解决方案,但法洛与纽曼并不看好。
法洛在自媒体平台Substack中指出,“我们不太了解全球经济的安全风险,不是很懂用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不熟悉运用这些工具可能产生的后果”。
美国国会两党对此并无共识,共和党人似乎乐见美中回归冷战立场,倡议立法将出口控制权从商务部移交国防部。
Axios总结,经济需求迫使美国保留对中贸易的好处,降低重大国安风险,但当经济碰上政治,政治往往会赢。
相关新闻: